腸道菌群與我們一生相伴:幼童成人長者也要養好菌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專業健康資訊|擺脫腸胃肝病

腸道菌群與我們一生相伴:幼童成人長者也要養好菌

腸道菌群與我們一生相伴:幼童成人長者也要養好菌

我們的消化系統口腔延伸大腸,是一條長長的管道,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微生物族群聚居其中,它們多數是細菌,也有真菌和病毒等。有些對身體有益,例如產生部分維他命B12,K和B雜,幫助身體從食物中搾取更多營養和能量;有些有害,例如會產生讓身體發炎的激素。讓我們了解這些在肚腸內的「小精靈」如何陪伴我們走過一生吧。

大家有沒有想過細菌是怎麼走進我們的肚子裏,進駐腸道裡生長呢?我們腸道獲得細菌是一個頗為複雜的過程。因著基因不同,隨著身體狀況、飲食和環境變化,腸內細菌組合也會默默的改變。

影響腸道菌群的因素:早在嬰孩甚至胎兒

懷胎十月,終於是時候同大家見見面了。原來不同的分娩方法已經開始對腸內細菌群有影響:自然分娩的BB經過子宮出生,體內會有黏着母親本身的細菌;相反如果選擇開刀分娩,寶寶腸內的細菌種類就會更貼近媽媽皮膚甚至是醫院環境的細菌。自然分娩能讓寶寶體內有更多元化的細菌,其中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即是我們常會在乳酪或活性乳酸飲品可以找到的那種)更只在自然分娩的寶寶裡找到。由此可見,從給予寶寶最初的腸道益菌的層面上,自然分娩會較為可取。

話雖如此,剖腹生產的媽媽也不用膽心:以後調整菌群的日子還長呢。出生的方法只是開始,父母日後在餵養、撫摸,親吻寶寶時也會不自覺把自己皮膚和口腔的細菌傳給BB。BB透過日後自身的飲食,例如以母乳或配方奶粉餵哺、引入固體食物時的選擇等都讓BB腸內有不同的變化。隨着幼年期和青少年期的成長,腸內細菌組合才會越趨成熟。流行病學研究提出,嬰兒腸道菌群的早期發展會影響日後患哮喘病的風險。從實際餵養角度來看,母乳含有各種天然的益生菌和低聚糖,而且營養成分組合會隨寶貝成長自行調節,所以可以的話,盡量以母乳餵哺。

成人菌群分佈較穩定

而健康成年人腸內細菌的組合則可謂十分穩定。有趣的是,當刻雖然科學家至今仍未能找到一套所謂『正常』細菌組合的標準,但在分類學上仍然可以找尋出一些端倪來。譬如人類腸道細菌群主要就由三大細菌家族組成,分別是厚壁菌門 (Firmicutes) 、擬桿菌門 (Bacteroidetes) 和放線菌門 (Actinobacteria)。我們可以想像腸道菌群為一個小社區,當細菌已經把腸道空間「擠滿」時,其組合通常都能長時間維持不變。有研究更發現除非有細菌感染、抗生素療程或者重大的飲食改變,成年人有機會5年內有60%的品種仍然相同呢,也就是說,如果菌群分佈不健康,壞菌多好菌少,那就真的要下一番工夫去調整;相反,如果菌群健康,那就恭喜你,除非疾病影響或生活習慣有重大轉變,不然菌群都能夠順利保持健康呢。

長者生活方式,決定菌群差異

最後說說老人家,比起成年人,每位長者菌群的差異甚大:通常愈年長,細菌群落的比例變化愈大,例如一個百年長者就比七十歲的體內可能會有更多致病的細菌品種……

真的「愈老愈殘」嗎?其實,年齡只是一個數字,重要的是身體狀況:例如肌肉量足不足夠去支撐身體去想去的地方,胃口夠不夠好去吃營養豐富的食物。愛爾蘭老年人ELDERMET 計劃指出,年齡老化本身可能還沒有生活方式的轉變影響般大。一個每天早上晨運再一盅兩件的婆婆,和一個因病長期臥床的伯伯,顯然體內環境也有十分大的分別吧!愛爾蘭的研究亦顯示和家人同住的老人家似乎又比居住護老院、復康中心的較優。推測可能因為活動環境和提供的膳食質素有異,後者的細菌多樣性明顯不及前者好。

綜觀而言,飲食和環境在一生任何時期都對腸道菌群發揮着作用,無疑是構成健康的重要一環。縱使其影響未必立竿見影,但鼓勵大家生活中開始慢慢重新重視健康的生活態度,受益終身。

訂閱通訊

如想發表評論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