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療新展望:基因療法達成「功能性治癒」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專業健康資訊|擺脫腸胃肝病

乙肝治療新展望:基因療法達成「功能性治癒」

乙肝治療新展望:基因療法達成「功能性治癒」

本中心副主任黃麗虹教授於2024年11月出席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年會(AASLD 2024),接受醫學雜誌《國際肝病》訪問,內容專門圍繞在最新的醫學研究中,檢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載量,可以如何反映乙型肝炎的治療進度,也討論了研究中的乙肝的最新療法。

嶄新基因療法有助壓抑HBsAg,但仍需避免反彈

問題:有研究表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載量的變化可能與治療反應有關。您能詳細解釋一下這種關聯,並分享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嗎?

如果患者在發現患上乙肝時,HBsAg水平就較低,且在治療開始後,尤其是在三個月或半年內,HBsAg的下降速度非常快,那麼這類患者治療成功的機率通常會更高。

然而,我們也需要認識到,不同藥物在病人身上的反應是有所差異的。以目前較有效的小分子干擾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簡稱siRNA)療法[1]為例,許多患者在治療開始的2~3個月內,HBsAg水平可以迅速下降,甚至只有原來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下降速度非常顯著。但如何將已經降低的HBsAg載量維持在穩定低落的狀態,避免反彈,就需要考慮其他因素了。

其中,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是關鍵因素。如果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統能夠有效控制病毒,那麼HBsAg水平就更有可能保持穩定。此外,治療方案中是否包含能增強患者免疫清除能力的藥物,也是決定HBsAg水平能否長期維持穩定的重要因素。透過這些措施,我們可以進一步增加患者在療程結束後,HBsAg不反彈的可能。

展望:多種療法並行成治癒乙肝趨勢

問題:參加本次AASLD,您有何感想與收穫?你關注了哪些熱門研究,可以與我們簡單分享嗎?

在這次大會上,關於乙型肝炎的報告眾多,均指出目前乙肝治癒計劃取得了顯著進展。我們發現,單獨使用小分子干擾RNA(siRNA)藥物,雖然能迅速降低HBsAg水平,但往往難以維持穩定狀態。因此,較成功的案例往往採用聯合治療,即多種療法並行的策略。

目前,多種多樣的免疫療法紛紛投入研究,其中一類是透過特定抗體來直接降低HBsAg水平;另一類則是透過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清除能力,如使用治療性疫苗或活化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這些方法均有助於在降低HBsAg水平後,把它維持在一個較低且穩定的狀態。

總括而言,本次大會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訊息:乙肝的功能性治癒需要依靠多種療法並行。然而,怎樣一併使用各種藥物、在何時聯合,以及需要持續多長時間,這些問題仍需要我們透過深入分析數據來逐步解答。

註釋:
[1] 是一種針對人體核糖核酸(RNA)反應,抑制致病蛋白質的療法,屬於基因療法的一種。

本文原載於醫學雜誌《國際肝病》,「閱肝」獲授權轉載。文字稍有修改潤飾。原文請見:〈AASLD名家访谈丨黄丽虹教授:HBsAg量化——推进乙肝管理与功能性治愈的新视角〉

訂閱通訊

如想發表評論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