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取材自2023年7月,《閱肝全書》新書分享會中聽眾的提問,本中心感謝發問的朋友,和我們分享坊間切身的肝臟健康問題。
問題:「非肥胖人士也會有一部分人有脂肪肝,他們會較難發現患病嗎?可以怎樣幫助他們?」
是的,非肥胖人士也可能會有脂肪肝。
不少人驟眼看來算是標準身型,身體質量指標BMI也是22、23左右(正常水平),但如果再作更深入的檢查,例如磁力共振,就會發現他的脂肪分佈主要包覆在內臟,這些我們叫內臟脂肪(Visceral Fat),較難被人體分解代謝,亦是引致脂肪肝、脂肪炎症和纖維化的主因。
內臟脂肪有沒有過多,關乎身體內的脂肪分佈,不能憑目測是否肥胖得知,甚至BMI也可能無法反映。在亞洲人香港人中,也有不少這類體重正常但帶有脂肪肝的人士。他們通常是作常規身體檢查,或者剛巧有其他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等等,順帶檢查肝臟而發現脂肪肝。
非肥胖人士的脂肪肝情況和過重者的差不多,惡化為肝纖維化的風險沒有區別,他們通常減重 3-4%就能改善脂肪肝病況。
所以,哪怕你自認「瘦人」,也得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只是,代謝疾病的風險會隨年齡增長,到有天我們開始發現「歲月厚重」,就該定期做身體檢查。尤其若果有其他代謝疾病的風險因素,例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就不要吝嗇檢查肝臟,例如無創傷也無痛楚的肝纖維化掃瞄,可以量度肝脂肪量和纖維化的程度。
最後,我們定義肥胖,很多時候都基於BMI指數,它是一套單靠身高和體重的比例計算的指標,雖然容易量度,但局限也很明顯:它不能反映你體重的來源,例如是脂肪還是肌肉;也不能反映脂肪分佈。簡單舉例,「大隻佬」量度BMI往往會過高,但那是肌肉健碩而不是脂肪過多;相反「大肚腩」即使BMI正常,卻很可能是堆積太多內臟脂肪,必須慎防代謝疾病。
校閱:黃麗虹教授
日期:202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