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發現丙型肝炎病毒 開啟檢測治療之路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

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發現丙型肝炎病毒 開啟檢測治療之路

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發現丙型肝炎病毒 開啟檢測治療之路

202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由三位發現丙型肝炎的科學家獲得,分別是美國科學家艾爾特(Harvey J. Alter)、懷斯(Charles M. Rice),和英國科學家荷頓(Michael Houghton)。

從零開始發現病毒,從來是一步一腳印的艱難摸索。以發現丙型肝炎病毒為例,獲獎三位科學家各自努力才得以成功,並非一蹴而就:

  • 艾爾特從輸血測試中發現,即使血液中沒有甲肝和乙肝病毒,受血者仍感染慢性肝炎,證明有新型肝炎病毒存在。
  • 荷頓在1989年成功「分離」(isolate)出丙型肝炎病毒。所謂「分離」,是指精準地把病毒本身和其他物質完全分開,找出病毒的「真身」。
  • 懷斯研究丙肝的病理,發現它可以引致肝硬化和肝癌。

發現病毒,是治療疾病的一大突破,往後可以進一步研究病毒的構造和感染機制,找出檢測病毒的方法,發明專門剋制它的藥物,知曉預防患病的方法。

就說1989年發現丙肝病毒如何影響我們:丙肝主要由血液接觸傳播,在1990年代之前,輸血是香港傳染丙肝的最大病灶,因為病毒病源未明,根本無從檢查。而現在,人們輸血前會先篩查丙肝病毒,在正規醫療機構輸血已十分安全,這正是發現病毒帶來的改變。

免除正規輸血感染丙肝的風險後,在香港,最高危的傳染源變成共用針頭吸毒,其次是針筒再用、美容、紋身、剃鬍子、針灸和穿耳等造成血液接觸的活動。再次有母嬰傳播,即帶病毒的母親於分娩期間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現在已有專門的口服藥物可以徹底治療丙肝,不比乙肝尚要終身服藥。最新款的丙肝藥物,治癒成功率達九成半以上,療程為2至3個月,更絕少副作用。為配合世界衛生組織於2030年控制病毒性肝炎的目標,香港醫院管理局正逐步放寬藥物名冊,讓更多病人受惠。(詳見:〈丙型肝炎的傳播及治療:兼談丙肝新藥〉

知道疾病、發現病毒、發明藥物、制訂政策、普及治療,總是一段漫長的過程。

值得一提,科學家布林堡(Baruch Samuel Blumberg)也因發現乙型肝炎病毒,獲得1976年諾貝爾醫學獎[1]。乙肝丙肝都為害廣泛,發現病毒,打開針對治療之路,都是醫學史上的里程碑。

報導來源:
諾貝爾醫學奬2020官方網站: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0/prize-announcement/

校閱:黃煒燊教授
日期:2020年10月9日

注釋:
[1] 諾貝爾醫學奬官方網站,1976年: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76/press-release/

訂閱通訊

如想發表評論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