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包含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一是單純脂肪化,二是脂肪性肝炎。單純脂肪化,指的就是只見肝細胞內有脂肪積聚,不見明顯的發炎受損,也不見纖維化;至於脂肪性肝炎,肝細胞除了有脂肪積聚,還有發炎受損,甚至出現了程度稍為嚴重的纖維化,因此,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的嚴重肝病機會也較高。
若論單純脂肪化與脂肪性肝炎的比例,大致是九比一,還是單純脂肪化佔的比例較高。
一般而言,單純脂肪肝的患者,無須服藥治療,也沒有藥物可服。如屬超重,則要控制體重;如果同時出現高血糖、高血脂或高血壓等問題,則要對症下藥。事實上,除非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發展成肝硬化,否則患者的主要致命原因並非肝病,而是冠心病或中風等心腦血管病,故此,高血糖、高血脂或高血壓等風險因素,必須正視。
一旦發現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進一步的跟進工作如何,視乎你看的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還是普通科醫生。專科醫生可運用肝纖維化掃瞄儀檢查肝臟的硬度,從而得知有沒有纖維化甚至硬化。至於普通科醫生,根據美國、歐洲及亞太區的相關醫學指引,可根據年齡、體重、血糖、肝酵素、白蛋白及血小板6個項目的數值,按特定方程式計算一個反映肝纖維化的分數。這個方程式的優點是方便,上述6項數值容易取得,缺點是準確度不算高,但可以作為篩查相對高危個案的工具。不過,本港普通科醫生很少運用該方程式。病人可跟自己的醫生商量,看看要不要轉介到專科醫生跟進。
當一旦驗出脂肪肝,應該循哪些線索去醫治?請見:〈驗出脂肪肝!怎麼辦?〉
參考資料:
Wong VW, et al. Asia-Pacific Working Party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guidelines 2017-Part 1: Definition, risk factors and assessment.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 Jan;33(1):70-85. doi: 10.1111/jgh.13857. Review.
校閱:黃煒燊教授
日期:2018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