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止是脂肪:務須監察脂肪肝免惡化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

豈止是脂肪:務須監察脂肪肝免惡化

豈止是脂肪:務須監察脂肪肝免惡化

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是以超聲波檢查腹部時的偶然「收穫」,或者驗血報告裏的肝酵素數值上升,繼而引起醫生注意。

患上輕微的脂肪肝,並不致命,死亡率與非患者無異。不過,若是嚴重的脂肪肝,即踏入「脂肪性肝炎」階段時,便須戒懼病況急轉直下。

「脂肪性肝炎」,即脂肪酸在肝細胞內積聚而引起的肝臟發炎。每當肝臟發炎,受損癒合,會產生纖維組織,留下疤痕,肝臟持續結疤的過程,稱為肝纖維化。當疤痕愈來愈多,便會破壞肝臟的構造,令其體積收縮,慢慢變為肝硬化,甚至可能出現肝衰竭。因為脂肪肝有機會惡化,久而久之成為危疾,脂肪肝患者檢查肝臟有否發炎及纖維化程度,便是重要的防範舉措。

傳統的肝穿刺檢查,是診斷肝臟發炎及纖維化程度的最準確方式。醫生用一枝幼針,從肝臟抽取一條2厘米長的組織來檢驗。可是,這種方法屬創傷性,有千分之三的機會導致肝臟出血。

因此,肝纖維化掃瞄愈來愈廣泛應用。儀器以切變波原理量度肝臟硬度,肝臟硬度愈高,代表肝纖維化愈嚴重,反之亦然,準確度達九成,雖然不及肝穿刺檢查,但已屬可靠,兼之不會創傷人體,過程也只需10至15分鐘,對受檢者而言相當便利,故是目前最能平衡受檢者風險和準確程度的檢查方法。新型的肝纖維化掃瞄器,更能於檢查肝纖維化同時量度肝脂肪量,以評估脂肪肝的嚴重程度。

脂肪肝與代謝綜合症的關係十分密切,有些學者更認為,脂肪肝是一種表現在肝臟的代謝綜合症。因此,脂肪肝及代謝綜合症患者宜定期覆診,由醫生監察嚴重程度,以預防肝病惡化。

校閱:黃煒燊教授
日期:2017年10月19日

訂閱通訊

如想發表評論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