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研究乙肝新藥組合,有望提升治癒機會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專業健康資訊|擺脫腸胃肝病

本中心研究乙肝新藥組合,有望提升治癒機會

本中心研究乙肝新藥組合,有望提升治癒機會

乙型肝炎是香港及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病毒感染之一。現時治療乙肝,主要使用兩大類藥物:

口服抗病毒藥(如恩替卡韋Entecavir、替諾福韋Tenofovir)能有效抑制病毒複製,減低肝炎惡化和肝癌風險,但難以「斷尾」;

聚乙二醇干擾素(PEG-IFNα) 則可刺激免疫系統主動清除病毒,惟副作用明顯,且並非人人適合使用。

乙肝治療的「里程碑」,是讓病毒表面抗原(HBsAg)在血液檢查中轉為陰性。這標誌著患者達到「功能性治癒(functional cure)」,往後惡化為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將大幅下降。然而,目前藥物達到這目標的機會仍然偏低,患者多要終身服藥控制。

研究中的乙肝新藥:Elebsiran和BRII-179

為突破現有限制,本中心研究團隊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研究,測試兩種研發中的候選藥物:Elebsiran和BRII-179,結合現行使用的干擾素,是否能提升治癒機率。

基因藥物Elebsiran
Elebsiran 是一款針對乙肝病毒基因的藥物,能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 RNA 複製過程,從源頭減少病毒蛋白(包括HBsAg)產生。

治療性疫苗BRII-179
BRII-179是「治療性乙肝疫苗」,與傳統「預防性疫苗」不同,它的作用是喚醒患者的免疫系統,幫助身體主動清除乙肝病毒。

新藥配合干擾素,乙肝治癒機會大增

本項研究,第一階段先測試單純使用現行的干擾素PEG-IFNα,以及干擾素並用新藥Elebsiran作對比。結果顯示,在療程結束的24周後,並用新藥的組別,乙肝「功能性治癒」的比率高四至六倍之多:

組別

治癒人數 / 人數

治癒率

單用干擾素

1 / 18

5.6%

干擾素+ 100毫克Elebsiran

6 / 18

33.3%

干擾素+ 200毫克Elebsiran

4 / 19

21.1%*

*是的,藥物劑量愈高,不一定等於療效愈好。我們醫學研究也是為了找出合適的藥物劑量。

研究的第二階段,再測試在兩款藥物之上,加入「治療性疫苗」BRII-179,結果顯示,注射疫苗後成功產生抗體的組別,乙肝治癒率進一步提升至42.1%(19人中有8人)。

治療期間觀察到的副作用,主要來自現行藥物干擾素(疲倦、類似流感症狀、血球下降),屬於可預計風險,而新藥未有明顯嚴重的副作用。

本中心的研究結果,代表現行藥物配合新藥,有機會同時抑制病毒和增強免疫功能,可望是未來治癒乙肝的重要方向。目前Elebsiran和BRII-179都仍在持續臨床開發中,往後將展開更大規模的第三期試驗,以證實它們的長期療效。全球多個研究機構正同步探索類似的乙肝新藥,期望未來乙肝患者不再需要終身服藥,而能真正「斷尾」康復。

來源研究:
Wong GL, Yuen MF, Lin B, et al. Elebsiran and PEG-IFNα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a partially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2 trial. Nat Med.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7, 2025. doi:10.1038/s41591-025-04049-z

校閱:黃麗虹教授
日期:2025年11月12日

訂閱通訊

如想發表評論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