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討論過,減肥減重永遠離不開「熱量赤字」,也就是消耗卡路里 > 攝取卡路里。不少人為了健康,透過熱量赤字管理體重,這是值得鼓勵的。但是,當我們著眼於卡路里,俗稱「計卡」,有時會遇上計算不準確的困難。
手機app常高估卡路里消耗:適當工具「計卡」事半功倍
若我們倚賴手機apps或其他隨身設備顯示運動卡路里消耗,便很容易「出事」,因為這些設備經常會高估實際消耗的熱量,導致我們以為下一餐可以放肆「獎勵自己」。另一方面,在外出就餐或食用加工食品時,稍不留神就會忽略了份量控制。
這些時候,如果身邊有適當的小工具就較準確了。
飲食方面,隨身攜帶輕便的食物磅來量度食物重量,對照食物成份表會更為貼切。運動方面,我們可以利用心率監測器,或者根據運動類型、持續時間和個人體重來推算能量消耗,以及查閱書籍了解不同運動的平均卡路里消耗,也有助更準確估算運動效率,何況今日網上資訊豐富,「閱肝」也曾介紹不同運動的強度呢:
切記:每個人的新陳代謝率、運動效率和熱量需求都不同,通用的計算公式未必適合所有人使用,我們應該視之為參考,在設計飲食和運動計劃時多考慮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方式調整。根據自身的進展和身體反應隨時微調,就可以避免因計算不準確而導致的挫敗感。
熱量赤字實際上可以長期維持嗎?
貧窮地區的孩童饑荒時營養不良,原因就是長期熱量赤字……這當然是極端例子。有這個問題,通常是需要較長時間減重,同時希望維持健康。答案是:都市人因健康問題,需要長期維持熱量赤字也是可能的,但也預計在生理和社交上要因此調節。
例如長期的熱量赤字,可能會導致飢餓激素的增加,使人感到肚餓,較難保持低卡路里攝取。同時,長期處於熱量赤字,身體可能會減慢基礎代謝率,適應較少的熱量攝入(俗稱「進入饑荒狀態」),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不斷吃得更少,或增加運動量來保持赤字不變。說到底,減肥減磅到適當體重就可以了,不用無止境地減下去啦。
兼顧營養和生活:減肥減重不止卡路里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問:有沒有更簡單快捷的方法去執行熱量赤字?難道不想埋首計算卡路里,就只能提自己「食少啲嘢」嗎?筆者鼓勵可以從另一角度去思考:我們多吃甚麼,少吃甚麼,其實是改變我們整個生活習慣。平時挑選食物時,會習慣看看油鹽糖不過量嗎?每天運動和活動足夠嗎?
何況食物除了給我們溫飽之外,也滿足社交、文化的需要,例如和親朋聚餐,食物刺激味蕾、也承載情感,如果你平時已經注意健康飲食,這時能否放開點卡路里呢?科學原理是硬繃繃的,但我們人才是執行的單位,如何配合自己生活去實踐所想,更能帶領我們跳出卡路里數字的框框。
最後,雖然單純的減肥減重,只要熱量赤字就可以達成,但是我們並不應該目光狹窄地一味求瘦。在調節體重的同時,更要控制適當的肌肉脂肪比例,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精神奕奕,無病無痛。這就是為甚麼我們減肥減重,在少吃點卡路里之外,還要強調營養均衡和做運動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