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健康檢查後發現肝功能異常時,都想自行發現肝硬化的跡象。不過,肝硬化的可怕之處,正正是沒有明顯的症狀,到了出現腹水、黃疸、嘔血等併發症時,往往已錯過了較理想的治療時機。
肝硬化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肝硬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指肝細胞長期發炎受損後,被纖維組織取代,令肝臟變硬、變小,功能逐漸下降的病變過程。這個過程往往歷時數年至十年以上,由以下幾種慢性肝病引發:
- 乙型肝炎
- 脂肪性肝炎(由脂肪肝惡化而來)
- 酒精性肝炎
另外,亦有少數情況由丙型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所以,要探討「肝硬化前兆」,我們其實應該問:「我有沒有慢性肝病?它們是否正在惡化?」
初期肝硬化症狀,其實是慢性肝病的警號
我們先強調一點:這些肝病和肝硬化初期,都沒有特別的「症狀」可以察覺。當然,一些模糊不清的不適是可能出現的,例如:長期疲倦、食慾下降、腹脹或右上腹隱隱作痛、體重逐漸減輕等,但這些都不是肝硬化的特有症狀,也容易被忽略或誤以為只是壓力或消化不良。真正的「肝硬化前兆」,其實是你身上是否有:
- 患上乙型肝炎,病毒持續活躍(由定期檢查病毒量及肝功能得知)
- 脂肪肝逐漸導致肝臟發炎(尤其同時有肥胖、三高)
- 長期飲酒過量,肝酵素過高
如果你屬於這些高危群組,便應跟進檢查。現在,醫生通常會先通過驗血,憑專門算式推算肝硬化(如 FIB-4),或進一步安排肝纖維化掃瞄,直接確認有沒有肝硬化或肝硬化的程度。
一旦出現明顯肝硬化症狀,代表病情已較嚴重
當肝臟逐漸喪失代償功能,才會出現明顯症狀,代表肝硬化較為嚴重:
- 腹水(肚積水,肚子愈來愈大)
- 腳腫(下肢水腫)
- 黃疸(眼白變黃、尿色深如濃茶)
- 吐血或黑便(因胃食道靜脈曲張破裂)
- 精神錯亂或反應遲鈍(肝性腦病)
這些都是肝功能衰退與門脈高壓的併發症,治療相對繁複,也較影響生活質素。
預防肝硬化,重點在早期識別與控制慢性肝炎
要預防肝硬化,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處理它的原始病因。
- 感染乙肝和丙肝的人士,盡快向醫生求診和按時覆診,依照醫囑服藥
- 檢查是否有脂肪肝或三高糖尿,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
- 戒酒或盡少飲酒
- 按醫生建議接受肝臟超聲波或肝纖維化掃瞄
肝硬化的前兆就是慢性肝病不受控制。雖然其症狀不明顯,但慢性肝病要經年累月才會惡化成肝硬化,我們通常有充足時間去發現和治療。如果你或家人有乙型肝炎、肥胖糖尿,或者慣常飲酒,不妨主動向醫生提出肝臟檢查的需要。認識肝硬化前兆,其實是認識身體是否正在默默走向肝硬化之路,讓你能夠及早中斷它。即使真的驗出肝硬化,若能及早診治,病況也更有機會逆轉。
校閱:黃麗虹教授
日期: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