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脂肪肝,多是以超聲波檢查腹部時的偶然「收穫」,或者驗血報告裏的肝酵素數值上升,繼而引起醫生注意。
患上輕微的脂肪肝,並不致命,死亡率與非患者無異,肝臟仍可維持正常運作。不過,若是嚴重的脂肪肝,即踏入「脂肪性肝炎」階段時,便須戒懼病況急轉直下。
「脂肪性肝炎」是脂肪酸在肝細胞內積聚而引起的肝臟發炎。當肝臟持續發炎,受損又癒合,會產生纖維組織,留下疤痕,稱為肝纖維化。當疤痕愈來愈多,便會破壞肝臟的構造,令其體積收縮,慢慢變為肝硬化,甚至可能出現肝衰竭。因為脂肪肝有機會惡化,久而久之併發為致命疾病,所以,脂肪肝患者必須檢查肝臟有否發炎及出現纖維化,以評估病況有多嚴重。
傳統的肝穿刺檢查,是診斷肝臟發炎及纖維化程度的最準確方式。醫生用一枝幼針,從肝臟抽取一條2厘米長的組織來檢驗。可是,這種方法屬創傷性,有千分之三的機會導致肝臟出血,而且須要入院預備,過程較為繁複。
因此,無創傷又較為快捷的檢查:肝纖維化掃瞄愈來愈廣泛應用。儀器以切變波原理量度肝臟硬度,肝臟硬度愈高,代表肝纖維化愈嚴重,反之亦然,準確度達九成,雖然不及肝穿刺檢查,但已屬可靠,兼之不會創傷人體,過程只需10至15分鐘,對受檢者而言相當便利,因此成為目前最能平衡受檢者風險和準確程度的檢查方法。
脂肪肝與代謝綜合症的關係十分密切,近年,醫學界以將「非酒精性脂肪肝」更名為「代謝性脂肪肝」,強調脂肪肝與三高、肥胖、糖尿病等代謝問題的關係。因此,脂肪肝及代謝綜合症患者宜定期覆診,由醫生監察各種檢查數據,以預防這些疾病惡化。
校閱:黃煒燊教授
日期:2024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