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臉紅是好還是壞?原來是亞洲人常見體質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

飲酒臉紅是好還是壞?原來是亞洲人常見體質

飲酒臉紅是好還是壞?原來是亞洲人常見體質

喝酒臉紅,坊間的詮釋林林總總,比如有說代表行氣活血、因為皮膚較白、酒量很好或者很差,又有聽說這現象叫 “Asian flush”……其實這些都不盡準確。較貼切的解釋是:臉紅是身體對酒精代謝物「乙醛」的反應之一。

要討論「乙醛」,我們要先了解酒精的代謝過程,「閱肝」曾解說酒精在人體會如何分解:簡單來說,酒精(其學名為「乙醇(Ethanol)」)本身已經會刺激身體,更會先代謝成為一級致癌物「乙醛」,之後再次代謝,成為「乙酸」排出體外。

酒精代謝過程,由乙醇代謝為乙醛,再代謝為乙酸

酒精第一次代謝,形成乙醛,乙醛隨血液流遍全身,會出現很多不適反應,例如頭暈眼花、作嘔、心跳加速、血管擴張:臉部血管擴張,看起來便是臉紅。乙醛還是對身體相當有害的物質,會增加腸胃發炎、胃潰瘍、食道癌、胃癌、基因損害的風險。

亞洲人較難分解乙醛

要分解乙醛,主要仰賴肝臟中一種叫做ALDH2的酵素,或者形象地俗稱它「解酒酵素」,而我們亞洲人的ALDH2一般較少,甚至缺乏。所以在酒精代謝成乙醛、乙醛再代謝為乙酸的過程中,歐美人的速度比較「平均」,亞洲人則一快一慢,酒精變成乙醛很快,卻在要代謝乙醛時「卡住了」,也因此更容易出現乙醛的反應,比如臉紅,英文還特地稱呼喝酒臉紅為 “Asian Flush”,彷彿是亞洲人的專利,可說是「一竹篙打一船人」了。

乙醛分解慢,變相令身體要和這種一級致癌物較長時間共處,患癌風險更高,比如容易臉紅的人,患上食道癌機會高出10-20%[1],所以我們可以斷言:飲酒易臉紅,更加不能承受酒精。

那豈不是換句話說,亞洲人更不能承受酒精?是的。我們尤其要注意,即使是香港政府的飲酒指引:男性一天最多喝20克純酒精、女性10克,都是參考歐美的文獻而訂,亞洲人的體型、重量、高度、「解酒酵素」ALDH2多寡、慢性肝病分佈、對酒精生陳代謝的反應都不盡相同,所以更應少喝為妙。

回到題目的問題,「飲酒臉紅是好還是壞」?這其實是觀點與角度:一方面,代謝乙醛慢,代表身體容易醃積致癌物,喝酒也較容易不舒服。但另一方面,容易對乙醛產生不適反應,無形中讓人少沾酒精,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最後,「解酒酵素」ALDH2是多是少,完全是與生俱來,沒法增加或補充。若體內ALDH2較多,會較能代謝乙醛,但不等於可以放肆瘋狂灌酒,因為代謝分解再快也有個限度,而酒精始終有害,可免則免。

註釋:
[1] Lee CH, Lee JM, Wu DC, Goan YG, Chou SH, et al. (2008) Carcinogenetic impact of ADH1B and ALDH2 genes 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isk of the esophagus with regard to the consumption of alcohol, tobacco and betel quid. Int J Cancer 122: 1347–1356.

訂閱通訊

如想發表評論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