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主宰人體健康?壞菌多令COVID19不能斷尾!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專業健康資訊|擺脫腸胃肝病

腸道微生物主宰人體健康?壞菌多令COVID19不能斷尾!

腸道微生物主宰人體健康?壞菌多令COVID19不能斷尾!

我們的腸道不止是一條用來消化的管子,還棲息著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種類有一千多種,數量更多達40兆。

40兆是甚麼概念?我們常常會說「多如天上星星」,但是,天文學家估計我們的銀河系約有一千億顆行星:腸道微生物的數量,比銀河行星還多400倍。

不計其數的微生物,可不僅是借宿在我們身體裡,它們會從食物營養素裡吸收、分解不同的物質;也會代謝、釋放不同的物質到身體裡。微生物有些對人體有益,有些有害。益菌和害菌的比例,除了標誌腸道生態是否健康,還會大大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力,進而決定我們能否抵抗和根治疾病。

以下就拿COVID19來作具體例子。

腸道生態和健康息息相關:以COVID19為例

自COVID19爆發以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已不斷研究,以求破解其病理,其中一個主要方向正是腸道微生態。去年(2020年),我們收集COVID19患者的血液和糞便樣本,和健康人士對照,揭示COVID19患者明顯致病害菌增多[1],而能抑制病毒的益菌[2]則減少,研究更顯示,病情愈差,腸道生態也愈不健康。

或許你會覺得沒甚麼大不了,正在患病,身體較差,壞菌多不也很正常嗎?那之後的研究就不能掉以輕心:我們研究團隊再發現,即使體內的COVID19病毒已清除,也就是「康復」了,但若腸道生態仍未恢復,會出現一系列長期病徵,包括容易疲倦、記性差、失眠、呼吸困難和脫髮,這些症狀,在COVID19「康復」後六個月仍會持續,甚至更長。反而,在治療時同時調整腸道微生態的COVID19病人,在兩星期內所有症狀消失。

你可能還會想:我又沒感染COVID19,關我甚麼事?然而……

四成港人同樣腸道生態不健康!

中大醫學院曾招募1000名年齡介乎18至83歲的香港居民,研究其腸道狀態,發現四成人士的腸道生態不健康,程度由中等至嚴重,更與COVID19患者類似:缺乏抑制病毒的益菌,過多致病的惡菌。研究團隊認為,這顯示不少市民有抵抗力不足之虞。

腸道生態不是患上疾病才要關注的事,而是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問題。改善腸道生態,首要從飲食著手。像「閱肝」已有另文建議均衡飲食、少肉多菜。我會進一步強調,要保持腸道生態健康,還要避免濫用抗生素,以及盡少攝取食物添加劑,例如乳化劑、反式脂肪、亞硝酸鹽、高果糖糖漿、人造香味劑、色素……具體地說,即是減少進食加工食品,比如沙律醬、花生醬、雪糕、香腸、午餐肉之類。

除飲食之外,醫學界如我們團隊也正研究以調整腸道生態來治療疾病,例如針對不同的疾病,調製適當的微生物配方藥物,對症下藥;又或以微生物移植技術來治療腸易激綜合症(IBS)、炎症性腸炎(IBD)、糖尿病、肥胖症,濕疹等。總之,腸道生態是現時醫學研究的一大方向,可見將來會幫助我們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呢

註釋:
[1] 例如活潑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gnavus)、扭鏈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torques)、擬桿菌(Bateroides dorei)。
[2] 例如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真桿菌(Eubacterium rectale)、某幾種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 spp.)。

訂閱通訊

如想發表評論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