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肝硬化患者會吐血?解說食道靜脈曲張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專業健康資訊|擺脫腸胃肝病

為甚麼肝硬化患者會吐血?解說食道靜脈曲張

為甚麼肝硬化患者會吐血?解說食道靜脈曲張

食道靜脈曲張是肝硬化的併發症之一,嚴重時,患者會因血管破裂大量吐血,一旦出血,死亡率介乎1至2成。聽起來很嚇人,但只要趕及求醫,醫生可使用內鏡緊急止血,8至9成患者因而獲救。另方面,預防總比治療好,故醫生會替肝硬化患者安排定期的食道靜脈曲張篩查,以監察病情。

我們進食後,滿載養分的血液會經「肝門靜脈」流進肝臟。如果肝臟健康,它儘可「門戶大開」,接收養分,加以處理。可是,當肝臟硬化,就像是大門堵著一道牆壁,血液不能暢順流進去,又源源不絕地泵過來,便會導致「肝門靜脈」壓力過高,於是,「前無去路」的血液只好另覓出路,其中一條,是流到食道外圍及食道壁上的靜脈,過多血液泵至,讓血管壁膨脹,脹起來有如一條一條蚯蚓,這便是食道靜脈曲張。

食道靜脈曲張圖解

圖片改編自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一般的肝門靜脈壓在5 mmHg左右。一旦出現了食道靜脈曲張,表示肝門靜脈壓已上升至12 mmHg或以上,當壓力如此高,曲張的食道靜脈便有破裂的可能。

順帶一提,肝硬化也會令脾臟發大。由於「脾靜脈」通往「肝門靜脈」,故脾臟的血液本來也是經「肝門靜脈」流出的。同樣情形,肝硬化時「肝門靜脈」受阻,「脾靜脈」的血液沒有出路,便會反過來回流,令脾臟發大。脾臟是血小板的主要代謝器官,發大的脾臟及脾功能亢進(即脾臟腫大和血細胞減少),會令血小板急速凋亡,所以驗血時會測出血小板的水平下降。

血小板具凝血功能,肝硬化患者因為血小板水平下降,會容易出血(例如牙齦出血、流鼻血、胃腸道出血等)。

要檢查食道靜脈曲張,直接的方法是胃鏡檢查,醫生會將一管內窺鏡探入患者的食道,無創無痛,但不舒適。所以,醫生開始會採用較新的方法,先以肝纖維化掃瞄和測量血小板水平來檢查,若指標不理想,才動用胃鏡。

食道靜脈曲張亦屬於其中一項肝臟「失代償」併發症,意即肝功能失衡,了解其他併發症,可參閱:〈肝功能失衡:意味肝硬化嚴重〉

 

校閱:黃麗虹教授
日期:2018年9月8日

訂閱通訊

如想發表評論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