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脂肪肝通常對健康影響甚微,但部分病人的肝臟會出現慢性發炎,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肝纖維化,甚至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當發現有脂肪肝時,首先要確定病況,分辨它仍然「相對安全」,還是已經有惡化跡象,需要積極處理。
及早找出有惡化趨勢的脂肪肝病人
由於脂肪肝十分普遍,約四分之一的香港成年人受影響,公共醫療系統難以讓每位病人都立即接受專門的肝纖維化檢查。因此,醫生會先用簡單的方法篩查,初步辨別已出現肝纖維化的患者,確保醫療資源能用得其所。
本中心葉卓風教授主導的一項國際研究,分析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超過一萬名代謝性脂肪肝病人的數據,證實目前醫生常用的 「FIB-4 指數 + 肝纖維化掃瞄」兩步驟方法,能有效篩查高風險脂肪肝病人,並預測5年內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
甚麼是FIB-4指數?
FIB-4 (Fibrosis-4)指數是一個根據簡單驗血檢查計算的數值,用來推算病人有沒有出現肝纖維化。公式如下:
FIB-4 = 〔年齡 × 肝酵素AST(U/L)〕 ÷ 〔血小板數量(10⁹/L)× √ ̄肝酵素ALT(U/L)〕
FIB-4數值 | 出現肝纖維化的可能性 | 跟進建議 |
小於1.3 | 低 | 按一般改善脂肪肝的方法,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定期驗肝和血糖等代謝指標。 |
1.3 – 2.67 | 中度 | 接受肝纖維化掃瞄檢查,確定肝硬化程度。 |
大於2.67 | 高 | 由肝科醫生跟進具體病情。 |
雖然看似簡單,但FIB-4 應由醫生計算和解讀,由醫生根據個人病歷、其他肝功能指數和檢查結果,綜合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
FIB-4指數 + 肝纖維化掃瞄,準確推算嚴重肝病風險
如果憑FIB-4指數不能判斷肝纖維化,便需要安排肝纖維化掃瞄確定病情。葉卓風教授的研究統計,按照這兩個步驟,判別為低風險的患者,僅有0.5%在五年內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中度風險患者為1%,高風險患者為10.8%。顯示現時常用的篩查方法能夠準確篩選高風險患者,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士盡早跟進治療。
研究結果和我們有甚麼關係?
遵守醫囑接受檢查,確保肝臟健康:如果醫生建議你做肝纖維化掃瞄,請務必配合,令病情在早期被發現,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高風險病人須防止病情惡化:研究顯示,FIB-4 指數高於 2.67, 或肝纖維化掃瞄顯示肝硬度指數偏高的病人,5 年內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達10.8%。高風險病人應該定期向肝科醫生覆診,遵循醫生建議服用藥物(如適用),避免飲酒等損害肝臟的行為,並改善生活習慣。
低風險病人要留心其他代謝問題:對未有肝纖維化跡象,「相對安全」的脂肪肝病人,或許暫時無需特別治療,但仍然要注意生活習慣,保持血糖、血壓、血脂和體重等代謝指標處於健康水平,除了關乎肝臟健康外,也避免患上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
校閱:黃煒燊教授及葉卓風教授
日期:2025年3月26日
來源研究:
Yip TC, Lee HW, Lin H, et al. Pro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two-step clinical care pathway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J Hepatol.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3, 2025. doi:10.1016/j.jhep.2025.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