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腹痛肚瀉,腸道敏感也是一種病:解構腸易激綜合症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

長期腹痛肚瀉,腸道敏感也是一種病:解構腸易激綜合症

長期腹痛肚瀉,腸道敏感也是一種病:解構腸易激綜合症

肚痛的原因林林總總,除了我們琅琅上口的「食錯嘢」和腸胃炎外,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也是頗為常見的腸道疾病。估計香港15%人患有此症,其中5%情況嚴重。粗略計算,嚴重患者約有五萬多人。

困擾病人的非致命疾病

腸易激綜合症的常見症狀是腹漲肚痛,尤以進食後更易發作,伴隨著腹瀉、便秘或兩者皆有。你可以想像是腸胃炎和短暫便秘的「加強版」:腸胃炎通常10天左右便會痊癒,但腸易激的肚瀉便秘卻長期持續,也更頻繁。根據最新的國際診斷標準「羅馬第四標準」(Rome IV Criteria),腸易激綜合症界定為3個月內每星期至少有一天反覆腹痛[1],再加上以下情況:

  • 腹痛和排便有關
  • 大便次數和形狀有改變

身有腸易激綜合症,最大影響是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可以想像,如果和朋友同事聚會吃飯,都容易肚痛腹瀉,行街睇戲不時要對抗便意、尋覓廁所,會有多妨礙工作社交?若患者受腸胃困擾,生活不便而心煩憂鬱,可能進一步損害精神和健康。

不幸中之大幸,腸易激綜合症並不危及生命,也不會併發其他致命疾病。只要能好好控制,緩解病情,減輕影響工作、社交和情緒,就能與常人無異,無須擔心會成為其他惡疾的隱患。

IBS成因尚未確定,以剔除法診斷

坊間有俗稱腸易激綜合症為「腸敏感」,這俗名頗有貼切之處。因為腸易激的成因並非病毒感染或食物不潔,患者的腸道結構甚至可以沒有異常,沒有發炎、潰瘍或腫瘤。情況就像鼻敏感「郁啲就流鼻水」一樣,激發了「腸敏感」,腸子蠕動失常(或快或慢),就容易肚瀉或便秘。

腸易激的成因,或觸發「腸敏感」的原因尚未明確。醫學界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腸道微生物生態的平衡,以及腸道和情緒的關係等。目前我們已知以下人士較容易患病:

IBS高危因素:

  • 年齡少於50歲
  • 女性
  • 有腸易激家族病史
  • 經常腸胃炎
  • 緊張焦慮、壓力大和抑鬱
  • 長期服用抗生素

要確認是否患上腸易激,醫生會採用剔除法,一看症狀,二做檢查,排除其他腸胃疾病如炎症性腸病(IBD)和大腸癌。症狀方面,如果肚痛腹瀉長期持續,但沒有特殊症狀如大便帶血帶黏液、體重下降和貧血,便推斷較可能是腸易激,相反,如果有以上症狀,便較有可能是炎症性腸病或大腸癌。

延伸閱讀:〈肚痛腹瀉不一定是腸胃炎:認識炎症性腸病〉

然而,單憑症狀是不確切的,還須作身體檢查,排除其他腸胃疾病。例如抽血檢查有沒有貧血、發炎指數是否過高、甲狀線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檢查大便的鈣胃蛋白、隱血測試,或者照大腸鏡。若各種指數和腸道結構都正常,但患者持續肚痛腹瀉或便秘,那便九不離十,可以排除其他腸胃疾病,確診為腸易激綜合症了。

治療:因應症狀的紓緩病情

如前所說,腸易激的成因多種多樣,病人症狀也各異,因此沒有一套限定的治療方法,須要因應個別病人的病因和症狀來處理,例如:

  • 以藥物紓緩症狀:如果肚瀉嚴重,會處方止瀉藥;若便秘嚴重則處方通便藥;
  • 情緒治療:情緒問題會導致腸易激綜合症。如果腸易激病人有情緒問題,該視情況由心理醫生會診,或以情緒藥物治療;
  • 飲食治療:醫學界已研究出一套專門針對腸易激患者的飲食指標,叫做「Fodmap」,進食低Fodmap食物有助緩解腸易激;
  • 益生菌:大多數腸易激患者皆有腸道微生態失衡,醫生視情況會處方適當的菌生益以輔助治療。

中大正有類似研究,歡迎參加:〈改善腸道生態,治療腸易激:懷疑腸道敏感,歡迎參與中大的治療研究〉

腸易激綜合症可能導致頻繁肚痛腹瀉,相當困擾患者,但不幸中之大幸,它不會惡化或併發為致命疾病。只要治療得當,減輕症狀,減低發作次數,病人還是可以如常生活的。

注釋:
[1] 並在診斷前6個月已有先兆。

訂閱通訊

如想發表評論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