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研究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不是肥胖人士獨有。中大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早前就非肥胖人士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情況進行了兩項研究。其中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每五名非肥胖(體重指數未達肥胖水平)人士,就有一人被驗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並帶有例如高血糖的風險因素;另一項研究則發現,非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雖較肥胖者為輕,但仍有逾四成人會出現肝臟發炎(脂肪性肝炎),更有約三成人出現嚴重肝纖維化。故此,研究人員建議,同時患有代謝疾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人士應接受適當檢查,以確定他們有否患有嚴重肝臟疾病。
首項研究結果已刊載於國際醫學期刊《美國胃腸病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另一項研究結果則已於《肝病學(Hepatology)》發表。
「非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學仍有待研究
現時,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它不但影響了本港成年人口的27%,在美國更是導致肝臟移植及肝癌的第二及第三大成因。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黃麗虹教授表示:「非酒精性脂肪肝並無明顯病徵,嚴重者可惡化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眾所周知,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肥胖有密切關係,但亦有部分患者本身並不肥胖。然而,醫學界對這類患者的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徵所知甚少,現正著力就非酒精性脂肪肝在非肥胖人口中的情況展開研究。」
每五名非肥胖人士 一人被驗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大的研究人員於2006年至2015年期間先後進行了兩項前瞻性研究。在首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社區隨機邀請 911名參加者接受磁力共振及肝纖維化掃瞄器(FibroScan)檢查,量度他們的肝脂肪及肝纖維化程度。按亞洲人的肥胖定義(身高體重指數(BMI) ≥ 25公斤/平方米 ),參加者中有210名肥胖人士,其餘701人則未達肥胖水平。
研究結果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於肥胖人士的發病率為61%,值得注意的是,非肥胖人士的發病率也有19%。不過,非肥胖患者的肝臟損傷及肝纖維化程度,都較肥胖患者低,反映他們的病情較輕微。
研究同時指出,中央肥胖、高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出現胰島素抗拒、鐵蛋白較高,以及出現「PNPLA3基因多型性」,均為非肥胖人士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因素。
非肥胖者同時患有代謝疾病及脂肪肝 應進行肝臟檢查
中大研究人員進行的另一項研究,透過肝臟活組織檢查,進一步了解非肥胖人士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特徵。307名經抽取肝臟活組織證實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參加者中,有235人為肥胖人士,其餘72人則為非肥胖人士。
研究結果發現,非肥胖患者中,有44%已出現脂肪性肝炎,26%的肝纖維化更達嚴重程度;但其肝纖維化情況亦較肥胖人士輕,與首項研究情況類似。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黃煒燊教授總結:「綜合上述兩項研究,約有兩成BMI未達肥胖水平的人士,其實已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即使他們的病情較肥胖人士為輕,但仍有機會出現脂肪性肝炎及肝纖維化。故此,我們建議同時患有代謝疾病的患者,接受適當的肝臟檢查。」
新聞發佈日期:2017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