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概述相關文章
感染了乙型肝炎?注意這五點細節,生活與常人無異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主要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播,我們一般的社交生活,絕少會親密到和別人交換血液和體液的地步。吃飯、上班、握手、擁抱,傳播乙肝的機會均微不足道,乙肝不該是妨礙患者正常社交生活的原因,只有一些細節值得留意
肝臟問答:同時有乙型肝炎和脂肪肝怎麼辦?它們會互相加劇嗎?
乙型肝炎和脂肪肝都是香港常見的肝病,這兩者是獨立的疾病。乙肝病毒載量(HBV DNA)增加顯示病毒活躍,比較容易引起肝臟發炎和纖維化,但和肝脂肪含量沒有關係。反而另一種慢性肝病:丙型肝炎病毒才會連帶增加肝脂肪含量。
一「針」見血:分清甲肝和乙肝
除甲、乙型肝炎疫苗外,現時亦有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注射方法與乙肝疫苗無異,大家可各按需要,選擇合適的疫苗注射。最後,叮囑大家,並不是人人皆適宜接受疫苗注射,注射前,應詳細詢問家庭醫生,以免發生「打錯針,吃錯藥」的情況出現。
乙型肝炎不會加劇COVID-19,但肝硬化、飲酒傷肝卻不然!
單是乙肝,還不會增加COVID-19的威脅,但若出現肝硬化就另當別論了,我們這次研究,還顯示肝硬化患者染上 COVID-19 會有較高死亡風險,同時,和酒精相關的肝病患者也會有較高的死亡風險。
醫患合作:乙肝患者能提醒醫生甚麼?
政府在1988年開始,把乙肝疫苗納入本港的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中,根據台灣的經驗,乙肝疫苗的確大大減低這群已打了針的人患上肝癌的風險。可是,尙未接種過乙肝疫苗的人,有什麼方法保護自己?
高齡乙肝患者要小心「老人病」
醫學進步,人類愈來愈長壽,香港人更是全球最長命一族。但壽命延長,不代表無病無痛,慢性乙肝患者依然要接受長期以至終身治療。當患者漸漸邁入高齡,治療時兼顧之處也就更多。
我有乙肝,怎麼辦:乙型肝炎帶菌者自救指南
患上乙型肝炎,自然要看醫生。醫生會做的,是根據患者年齡、肝酵素水平、乙肝病毒載量、腎功能和有沒有肝硬化,再配合其他身體狀況,決定開始治療,還是先持續監察。雖然都已經就醫,把身體交給醫生就對了,但多了解乙肝,也有助自救,治療事半功倍。
跟肝炎說再見:根治乙肝丙肝 就在這十年
肝炎如此猖獗,世衛的目標顯得不可思議:要在2030年,令乙肝和丙肝在全球新發病例減少九成、致死率減少六成半、九成患者能夠診斷、八成患者獲得治療。要達成如此宏願,不論是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都缺一不可。
患上乙肝不吃藥?關鍵竟然是「這個檢查」!
肝纖維化掃瞄則憑儀器發放音波,透過皮膚傳至肝臟,再憑音波傳送的速度測量肝臟硬度。「閱肝」早有介紹,肝纖維化掃瞄能夠量度肝硬度和檢驗脂肪肝,原來它對診斷乙肝也很重要。如果你不知道應否開始吃藥?不妨掃一掃,給醫生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