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肺炎席卷全球,醫學專家們從各方面努力,希望破解這種新疾病的機理。我有幸在教授們的幫助下,完成一項COVID-19病情與肝臟情況關連的研究。發現肝臟受損的患者,COVID-19病情惡化的機會會大為提高。
研究收集了香港由1月23日至5月1日確診的1,040名COVID-19患者的數據,通過患者住院期間的驗血報告觀察其肝功能指數的變化,研究指數與患者臨床病情的關連。
五分一COVID-19患者肝臟受損 慢性肝病患者風險更高
研究顯示,COVID-19患者常見有肝臟受損問題。23% COVID-19患者血液中的肝酵素「谷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或「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上升,顯示他們的肝臟受損。
在所有COVID-19患者當中,分別有4.1%和0.3%亦同時患有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看似不多,但是,基於本研究的患者較為年輕(年齡中位數為35歲,因為當時患者較多是由外地返港的留學生),而慢性肝病患者以老人家為主,到本文執筆之時,香港多了老人家確診COVID-19,相信患者有慢性肝病的比例會比研究時更高。在香港,大約有60萬人患上乙型肝炎,他們肝臟受損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更要加倍小心。
為甚麼?因為肝臟受損和COVID-19病情惡化較常同時出現。
研究中,有55名患者病情嚴重惡化。其中53人曾留醫深切治療部,22人曾需要儀器輔助呼吸,更有4人不幸病逝。當中,71%人有肝臟受損問題。分析推算,肝臟受損的COVID-19患者,病情惡化風險約為其他患者的8倍。所以監測COVID-19患者的肝臟情況,及早發現病情惡化,十分重要。
肝臟受損原因:COVID-19病毒攻擊、藥物性肝炎與缺血性肝炎
此外,研究發現,同時使用3種抗病毒藥物治療,包括蛋白酶抑制劑「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ritonavir)」,利巴韋林(ribavirin),及β型干擾素(β IFN)的患者,肝臟受損的風險較高。然而,這並不能明確證實「吃藥肯定傷肝」。因為需要同時使用3種抗病毒藥物的COVID-19患者,一般病情較為嚴重,所以更有機會是病毒影響肝臟。
按此推斷,肝臟受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COVID-19病毒攻擊,產生全身炎症反應而導致反應性肝炎(reactive hepatitis),其次是藥物治療過程中引起藥物性肝炎(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在研究的4名病逝患者中,3名曾出現肝臟受損,但其中沒有患者死於肝衰竭。現時文獻仍未有充分證據表明COVID-19病毒會直接攻擊肝臟(雖然有研究指出,一部份肝細胞和膽管上皮細胞有可供該病毒入侵的受體),COVID-19患者肝臟受損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反應性肝炎或藥物性肝炎外,因病情嚴重而出現的呼吸衰竭,心臟衰竭或休克,導致供血或供氧不足而出現的缺血性肝炎,亦是原因之一。
COVID-19患者須監測肝功能
基於此項研究,我建議定期監測COVID-19患者的肝功能,及早發現病情惡化。而由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教授們領銜的「亞太肝病工作組」,更就同時患有COVID-19及各種肝病的患者,向各國醫生提出36項臨床治療建議,值得醫護參考跟從。
參考研究:
1. Yip TC, Lui GC, Wong VW, …, Wong GL. Liver injury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8]. Gut. 2020. doi:10.1136/gutjnl-2020-321726
2. Bertolini A, van de Peppel IP, Bodewes FAJA, et al.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 in COVID-19 patients: relevance and potential pathogenesi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23]. Hepatology. 2020. doi:10.1002/hep.3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