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盈吟營養師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專業健康資訊|擺脫腸胃肝病

林盈吟營養師

  • 美國註冊營養師
  • 香港營養師協會認可營養師
  • ACSM認證運動生理學家
  • Intuitive Eating Pro認證直覺性飲食諮詢師
  • Emotional Brain Training認證諮詢師
  • 運動生理學碩士
  • 食品和營養學學士
  • 美國營養師協會(AND)成員
  • 香港營養師協會(HKDA)成員
  • 香港結長友會營養顧問

林盈吟(Winnie Lin)出生台灣,是美國註冊營養師,二零一六年從加州移居到香港。憑著對營養學的熱情、臨床膳食治療的訓練及多年社區營養教育經驗,提供從健康飲食到管理個人生活方式等綜合健康服務。

低糖零糖低脂,是宣傳手法,還是真的健康?

不少食品大字強調低糖、低脂或低鹽,有人覺得比較健康,也有人說這只是行銷宣傳的手法,或者「標題陷阱」……

一眼看清:高糖低糖、高脂低脂怎樣定義?

香港衞生署有低糖、低脂、低鹽的指引,也參考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care Service,NHS),列出每100克或毫升的食物或飲品,怎樣算作高糖、高脂、多鹽。

感染幽門螺旋菌如何「戒口」?營養師的飲食建議

幽門螺旋菌是是胃炎、胃潰瘍和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身為營養師,本文我將集中討論幽門螺旋菌的飲食注意事項,包括預防、輔助治療和「戒口」。包括忌食酒精、汽水、辛辣食物等,以避免刺激腸胃和產生細菌。

及早發現治療幽門螺旋菌感染 避免胃癌

在香港,高達約五成人受幽門螺旋菌感染。即使我們沒有出現症狀,也應該意識到幽門螺旋菌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列幽門螺旋菌為一級致癌物,與胃癌的風險密切相關。

以菌制菌:益生菌輔助治療幽門螺旋菌

雖然益生菌對抗幽門螺旋菌活性的確切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科學界已經提出了一些機制的假說。

空腹運動,減肥事半功倍,真的嗎?

空腹運動對人體沒甚麼傷害,但運動只是減肥減重的一部分,而「運動過程中消耗的脂肪」更只是運動效果的一小部分。若看長期的整體飲食、活動量,而不是一時半刻燃燒的脂肪,空腹運動說不上減肥事半功倍。

營養師解構減肥產品(下):植物酵素和減肥咖啡能讓你「食住瘦」嗎?

減肥補充品大行其道,我隨機抽取了其中三款,分析其中成份,看看它們能不能讓你無須調整飲食也能輕鬆減肥,今回的兩種產品,分別是植物酵素和「減肥咖啡」。

營養師解構減肥產品(上):先吃一粒藥,讓你盡情吃大餐不會胖?

營養師隨機抽取三樣坊間的減肥輔助產品,分析其成份,看看它們是否可以幫你「食住瘦」,首先,第一款是宣稱大餐前服用,就可以阻隔油份和澱粉的藥丸。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能否有效對付炎症?

目前,有證據支持糖尿病患者服用益生菌和合生元補充劑,能降低代表炎症的免疫系統生物標記。然而,接下來還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

飲食習慣、腸道微生態和腸道炎症的關係

許多因素可能會改變腸道微生態,當中飲食的影響被普遍研究。另外,外在壓力因素,包括使用抗生素、睡眠障礙、缺乏運動和心理壓力,也可能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在此,我們着重討論腸道微生態在腸道炎症中與飲食的相關作用。

警剔「西化」飲食:傳統粵菜更健康

為回應全球西化:多肉、高脂、高醣、高加工食品、低蔬果的飲食模式大行其道,我們值得宣揚多樣化飲食模式,以保持腸道健康。

飲食習慣不良:腸道微生態失衡易致大腸癌

普遍認為,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與患大腸癌的高風險相關,而高纖維、中度脂肪、蛋白質的飲食和低加工食品則相反。

患者多現腸道微生態失衡:營養師建議多樣化飲食預防COVID-19

2019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患者與健康人士對照組相比,糞便中的微生物群有顯著變化,微生物品種失去平衡,反映患者免疫力較弱,容易受病毒侵襲。因此,本文推介多樣化飲食,幫助維持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

護肝養肝和傷肝食物大解構:一文看清背後原理!

對肝臟特別有益的食物,總結之下,其實它們離不開幾種耳熟能詳的益處,分別是:抗氧化、抗發炎、降血脂,及促進免疫力。

輕斷食、原始人飲食減肥有沒有效?營養師拆解各種「潮流飲食」

減肥減重的「竅門」,十之八九離不開熱量消耗多於吸收,再注意控制糖、鹽、油脂和食物添加劑。各種潮流飲食各施各法,只是對大多數人而言,減肥減重沒需要那麼花巧和極端。

預防大腸癌 多樣化飲食與腸道微生物

根據Globocan 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球有1800萬宗癌症新例,大腸癌佔其中10.2%,發病率位居第三。同年,其死亡率高踞第二,有88萬人喪生。要預防大腸癌,醫學界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探索腸道微生物態。

餐餐求瘦,減肥造成壓力?不妨認識直覺飲食

直覺飲食有別於傳統主流的飲食建議。傳統建議以身高體重和活動量計算熱量,再以此為限規劃膳食。直覺飲食則帶領我們面對生活,探討感知上的提示,面對身體、內心往往被忽略的訊息,透露着對食物的認知及態度。

營養師筆記:你可以騙人有依飲食建議,但哪能騙過身體呢?

你當然可以騙過醫生或營養師,甚至能說服自己的腦子,但哪能騙得了身體的健康呢?吃得高脂高糖,身體就是會發胖會血糖高,那何苦自欺欺人?

吸收維他命C,增強免疫系統對抗COVID19肺炎?營養師這樣說……

COVID19肺炎疫情以來,坊間流傳不少抗炎飲食法,例如吃維他命C多多益善,增強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蒜頭萃取物能預防呼吸道疾病,這些說法或許有一定道理,但需要仔細了解。

外出吃飯不想肥?營養師教你如何食得健康

最理想是每頓飯都營養均衡,但當情非得已,也有「偏方」應急:一餐「放肆」了,就用其他兩餐來平衡。當中午預算大吃大喝,早餐晚餐就收心養性,勒令自己只吃沙律蔬菜水果,這麼一天「拉勻」下來,總算是有菜有肉,油脂不太過份,勉強可算均衡……

動起來!做運動改善脂肪肝

做運動改善脂肪肝,關鍵不在劇烈,而在恆心。一星期3天,每次帶氧運動大約半小時,如果行有餘力,可以每星期再加2次阻力訓練。尤其每天坐完車就坐辦公室,下班再坐屋企梳化,不停坐的城市人,更是能動則動,動者得救。

低升糖指數(GI)飲食就是健康?控制血糖,你還要注意升糖負荷!

對待任何事物,我們都不能忽略份量。低升糖指數(GI, Glycemic Index) 能夠顯示碳水化合物的「質」,卻沒有計算「量」。事實上,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更直接影響血糖的升幅。為了把份量納入計算,預測實際攝取碳水化合物對血糖水平的影響,遂在GI之上,衍生出另一個指標:「升糖負荷」(GL, Glycemic Load)。

咖啡識得飲,幫到你健康

適量飲用咖啡,可減低體內發炎及胰島素抗性。胰島素抗性是第二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症的初期症狀,而代謝綜合症,又和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這麼看來,適度喝咖啡,還可以防微杜漸,從淺處防止嚴重的疾病發生呢。

地中海式飲食(三):要健康,也要鄉味:以華人食材烹調地中海式飲食

中大名譽教授胡令芳曾以地中海飲食的準則,評估居住於四個不同地區(番禺、香港、三藩市及悉尼)華人的飲食習慣,得出的結論是:華人的飲食和地中海人的飲食有相似之處。可見,我們身邊的食材只要料理得宜,也可以和地中海飲食相媲美,預期能促進健康。

地中海式飲食(二):如何選擇地中海式食材?兼送烤三文魚食譜

食材以新鮮,不加工為主,如蔬菜、生果、未經打磨的穀物、豆類、堅果、種子,盡量少選擇精緻(經加工的)製品,如乳製品和甜食等,動物蛋白質以家禽類和魚類取代,使用橄欖油。

地中海式飲食(一):食得健康 不要脂肪肝

近年熱門的健康飲食方法,有生酮飲食、低GI飲食、地中海式飲食等。其中,地中海飲食法是進食大量蔬菜、穀物和橄欖油,輔以少量白肉,有助於降低代謝綜合症的風險,甚至逆轉非酒精性脂肪肝。

要排毒?不如護肝:五種幫助肝臟的好方法

果汁排毒餐,禁食……似乎是近來保養身體的潮流,我們都想去除體內毒素,讓自己煥然一新。可惜的是,以為幾杯果汁就能迅速替你甩掉毒素,未免太理想了!果汁沒有想像中神效,反而是每人都有一個日以繼夜,維持身體健康的排毒工廠 – 肝臟。它24小時的運作,舉凡三餐吃喝,包括藥物都得由它處理。

改善生活 逆轉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謝綜合症出現於肝臟的表徵,除了中央肥胖外,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膽固醇都不容忽視。所幸的是,及早發現,可以預防惡化,甚至逆轉脂肪肝的病情,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下跟你介紹幾個能有助逆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