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護理中心 | 香港中文大學-閱肝|專業健康資訊|擺脫腸胃肝病

肝臟護理中心

取萃尖端醫學研究,致力令肝病得有效控制,使患者獲適切治療,助醫生能準確斷症,讓公眾有護肝知識。

 

精進學理
我們的研究團隊,領導多個國際大型藥物研究,撰寫各類肝病的國際治療指引,例如脂肪肝國際治療指引、亞太區乙型肝炎臨床應用指引等。

教育公眾
我們書寫講學,接受電視電台訪問、撰稿在報章雜誌、自資出版小冊子、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資訊於網站和社交媒體,教導公眾如何預防肝病。

服務社群
我們設有綜合肝臟檢查,同時提供驗血、肝脂肪及肝纖維化掃瞄;也聯同眾多社區機構,照顧特別有需要群體,如明肝行動,幫助患有丙型肝炎的戒毒康復人士。

專業培訓
我們通過舉辦醫學會議、小組交流活動及培訓計劃,和醫護人員分享最先進的學理和治療技術,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袍,與我們互相砥礪。

乙肝治療新展望:基因療法達成「功能性治癒」

介紹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如何預測乙肝康復,以及最新的基因療法,例如小分子干擾RNA。

脂肪肝不能吃的水果?醫生和營養師的解答

水果含有天然的糖分,過量可能對肝臟健康產生影響;但同時,水果又是膳食纖維、維他命及礦物質的重要來源。那麼,脂肪肝患者究竟應該如何選擇水果呢?

最新乙肝研究:HBsAg載量能有效反映病情

本中心副主任黃麗虹教授於在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年會分享最新乙型肝炎研究:檢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載量,可以如何反映乙型肝炎的治療進度。

研究證乙肝驗血正常不能排除肝硬化:中年漢更應定期驗肝

乙型肝炎「灰色地帶」並非穩定的狀態,建議乙肝病人檢驗肝纖維化,並遵從醫生建議定期檢查肝功能。

乙肝藥TDF增骨折風險:黎梓滔教授獲傑出研究論文獎項

本中心黎梓滔教授獲得香港內科醫學院傑出研究論文獎項。

簡單讀懂營養標籤:買食物,油鹽糖不過量

三個初步重點,讓你簡單明白營養標籤。

肝臟問答:捐肝會長久損害身體嗎?

健康人士最多可以捐出自己三分之二的肝臟,剩餘的三分一會在半年之內慢慢增生,回復原有大小。除了留有手術疤痕之外,對身體沒有長遠的害處。

肝臟問答:乙肝改善或康復,代表遠離肝癌嗎?

所有慢性肝病都是日積月累而來。所以即使病毒不活躍,甚至清除病毒也好,但不代表肝臟從此完全康復。

肝臟問答:改善脂肪肝主要是少吃脂肪嗎?可以吃水果、喝營養奶嗎?

多個研究顯示,脂肪肝的形成,和攝取糖份關係更加密切。

肝臟問答:肝脂肪量、肝酵素、血壓、膽固醇,能否判斷脂肪肝病情?

對治療脂肪肝、判斷脂肪肝病情是否嚴重來說,肝脂肪量通常僅作參考,相反,有沒有造成發炎或者肝纖維化才是關鍵所在。

肝臟問答:乙肝疫苗可以維持多久?

有時特地量度乙肝抗體,很可能會發現抗體指數隨年月而降低,甚至有部份人士的抗體量會低至呈陰性,但這並不代表其保護作用從此消失。

肝臟問答:有肝病或者肝硬化可以吃中藥嗎?

如果服用中藥,必須尋求專業註冊中醫師求診,依據病情和了解整體身體狀況後才處方。

社區深耕:丙型肝炎復康人士分享會

本中心主任黃煒燊教授、副主任黃麗虹教授,以及「明肝行動」的醫療總監雷醫生到訪香港戒毒會東九龍會址,與社工主任交流防治丙肝的經驗,並為丙肝病人及康復者主講健康講座,解答切身問題。

新名稱、新藥物、新飲食建議:最新脂肪肝指引揭示關鍵變化

在2024年6月7日,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聯同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及歐洲肥胖症研究學會(EASO)發表最新的脂肪肝指引,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一次重大更新。

微生物治療腸胃疾病的新展望:專訪黃秀娟教授

「閱肝」特意訪問香港腸胃學會主席黃秀娟教授,和大家一同認識關於微生物和腸胃疾病的最新研究方向和展望。

女性領航:腸胃肝科研究與性別平等之路

專訪香港腸胃學會、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和香港肝病學會三位女主席:黃秀娟教授、麥詠欣醫生和黃麗虹教授。

研究證肝纖維化掃瞄助脂肪肝患者預測致命肝病

研究人員測試肝纖維化掃瞄能否應用於預測嚴重肝病,結果顯示,Agile 3+和Agile 4預測脂肪肝病人演變成致命肝病最為準確,優於其他測試。

建議免費篩檢乙肝高危族 及早發現免惡化

盡早驗出乙型肝炎是撲滅乙肝、防治肝癌的關鍵一環。

驗肝大剖析:驗肝項目包括甚麼?誰要驗肝?

「驗肝」到底是指驗些甚麼?怎樣驗?誰要驗?

肝臟問答:肝脂肪過高和有肝纖維化,要吃藥嗎?

一來現時沒有專門治療脂肪肝的藥物,二來醫生開藥會評估病人的真實需要,例如預計脂肪肝,或者輕微肝纖化患者只要開始遵守良好生活習慣,那未來十年二十年也未必會惡化為嚴重肝病,又何必每天吃藥呢?

脂肪肝有藥醫!新藥問世,肝臟從此「食藥減肥」?

口服藥「瑞司美替羅(Resmetirom)」通過美國FDA註冊,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款針對脂肪肝的專門藥物。研究中有服用藥物的兩個群組,明顯有更多人改善肝臟發炎和肝纖維化,而常見副作用則是輕微噁心和腹瀉。

中大研究揭示乙肝藥「富馬酸替諾福韋」增長者骨折風險

部分慢性乙肝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抗病毒藥,他們有必要更深入了解藥物對身體的長遠影響。TDF雖然療效顯著,但其中一個預期的副作用就是減低骨質密度。

肝臟問答:減肥改善脂肪肝,該減油脂還是減碳水?無碳或生酮飲食有效嗎?

我們建議營養素均衡、三低(油、鹽、糖)一高(纖維)的飲食,加上適量運動,已經足夠減肥減重。選擇奉行任何一種飲食法之前,至少必須確保長期持續和長期健康安全。

肝臟問答:肝纖維化掃瞄多久做一次?是否要用同一儀器?

根據目前的國際指引,如患有慢性肝病,一般建議大概3年檢查一次。如果希望持續觀察肝臟病情的趨勢,用同一款儀器會比較可靠。

消委會指唇膏或傷肝:認識肝臟肉芽腫

肉芽腫是人體免疫細胞對外來刺激的反應,當免疫系統發現外來或變異物質,但無法消滅時,有可能會嘗試把它包圍起來,形成腫塊。除了化學物質外,形成肝臟肉芽腫的原因,還有感染細菌、真菌或病毒、惡性腫瘤或藥物影響等

肝臟問答:非肥胖人士也有脂肪肝?BMI能可靠反映肥胖嗎?

非肥胖人士的脂肪肝情況和過重者的差不多,惡化為肝纖維化的風險沒有區別,他們通常減重 3-4%就能改善脂肪肝病況。另外,BMI指數不能反映你體重的來源,例如是脂肪還是肌肉;也不能反映脂肪分佈。

乙肝藥TDF增長者骨折風險:五個預防⻣折的方法

研究團隊分析香港2008至2022年逾四萬名60歲以上乙肝患者的數據。結果發現服用乙肝藥物TDF治療的患者在超過兩年後,骨折風險明顯較高。要預防老人家骨折,我們有五個方法:攝取足夠鈣質、維他命D和蛋白質;適量運動,尤其是鍛鍊平衡力;控制體重;遠離煙酒;以及家居佈置及鞋子合適,防止跌倒。

肝臟問答:同時有乙型肝炎和脂肪肝怎麼辦?它們會互相加劇嗎?

乙型肝炎和脂肪肝都是香港常見的肝病,這兩者是獨立的疾病。乙肝病毒載量(HBV DNA)增加顯示病毒活躍,比較容易引起肝臟發炎和纖維化,但和肝脂肪含量沒有關係。反而另一種慢性肝病:丙型肝炎病毒才會連帶增加肝脂肪含量。

肝臟問答:有酒精性脂肪肝,必須戒酒嗎?

因酒精導致脂肪肝,最直接的建議當然是戒酒。但我們也明白,好酒之人難以一下子戒斷酒精。所以臨床治療時,我們都奉勸有飲酒習慣的病友「一罐起兩罐止」。

全球消除肝炎聯盟網上研討會:分享香港消除丙肝進展

在由全球消除肝炎聯盟(Coalition for Global Hepatitis Elimination)主辦的網上研討會中,本中心副主任黃麗虹教授分享了香港在消除丙型肝炎方面的努力。

肝臟問答:做運動能改善肝纖維化嗎?

九成減重超過10%的人士,都能改善脂肪性肝炎;八成成功減重人士的肝纖維化也有所減輕。證明當脂肪肝患者減肥減重,能夠逆轉肝纖維化。

「丙型肝炎連結醫療照護」論壇

10月16日,本中心舉辦「丙型肝炎連結醫療照護」論壇,除本中心主任黃煒燊教授、副主任黃麗虹教授、黎梓滔醫生外,我們有幸邀得香港肝病學會主席馮恩裕教授、善導會計劃主管劉泳嵐女士與會,並有台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教授錄像視訊分享外地的經驗。

本中心五位教授獲2023年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本中心五位教授獲科睿唯安選為「2023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他們多份學術著作位列全球獲引用文章排名首1%。獲獎者分別為本中心榮譽主任沈祖堯教授、榮譽及創會主任陳力元教授、主任黃煒燊教授、副主任黃麗虹教授、顧問醫生莫樹錦教授,此外,「閱肝」的合作專欄作家黃曦教授也獲取殊榮。

這幾類人要盡早檢驗乙型肝炎!你是其中之一嗎?

香港現時沒有全民篩檢乙肝的計劃,但一些高風險人士應該主動檢查乙肝。

《閱肝全書》新書上市!

本中心著作《閱肝全書》於2023年7月19日書展面世!

本中心教授出席歐洲肝臟研究協會年會 分享研究成果及心得

本中心主任黃煒燊教授及醫療統計學者葉卓風教授出席2023年度歐洲肝臟研究協會年會(EASL Congress 2023),分享研究成果和心得。

中大研究證實COVID-19口服藥有效降低院舍長者五成入院風險及防止病情惡化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逾14,000名確診COVID-19的院舍長者數據,證實COVID-19口服藥莫納皮拉韋和帕克斯洛維德可有效降低院舍長者入院風險54%及重症率65-83%。

中心研究:Baveno VII能推算肝癌患者的食道靜脈曲張風險

本中心研究發現,用於肝硬化患者的Baveno VII 標準,也適用於肝癌病人,幫助他們預測會否出現食道靜脈曲張等嚴重肝病併發症。

大數據是甚麼?不只商業,還能用於醫學研究

提起近年炙手可熱的「大數據」(big data),你大概會想到它關乎商家們做生意。然而,除了商界之外,醫學研究也能採用大數據,協助統計分析成千上萬人,林林總總的長期身體狀況。

少吃水果改善脂肪肝?水果含糖也致肥?

吃水果為何會助長脂肪肝呢?主要是因為其中的糖份,食物中過量的糖份會代謝為脂肪,儲存在內臟或皮膚下;其中,果糖(Fructose)更會在肝臟轉化為游離脂肪酸,讓肝臟「首當其衝」。

風濕哮喘藥物,令乙肝患者「傷肝」?

本中心參與的兩項研究,分析香港本地的數據,分別發現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潑尼松龍」(Prednisolone),或抗CD20(anti-CD20)類型的生物製劑,會令乙肝患者的ALT肝酵素升高,反映肝炎發作,肝臟受損。

中大研究發現: 乙肝康復者的嚴重肝病併發症風險隨時間下降 唯仍須注意患肝癌風險 建議接受長期肝癌監測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本中心)分析近10,000名乙肝康復者長達十二年的數據,發現他們在康復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風險會隨時間下降。但同期,乙肝康復者出現肝癌的風險卻未有呈現隨時間過去而愈來愈低的趨勢。

未來新藥促治癒乙肝,本中心前瞻探究康復者健康風險

當乙肝表面抗原轉為陰性,便可界定為乙肝「康復」。目前,達成乙肝「功能性治癒」的條件尚未透澈,但它是未來乙肝藥物的一大目標。因此,本中心作一項前瞻的研究,探究乙肝康復者未來惡化的風險,已刊登於《肝臟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醫學期刊。

一文了解代謝性脂肪肝的成因和治療

與肥胖、糖尿、三高等代謝指數相關的脂肪肝,稱為「代謝性脂肪肝」。一旦5%以上肝臟細胞積聚了脂肪,已是患上脂肪肝。患者通常沒有症狀,若脂肪肝惡化為脂肪性肝炎,才較可能會出現肝炎症狀,例如疲倦、食慾不振等,但也不明顯。

一文了解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大家可能較少聽聞,在香港有紀錄的病例每年少於一百宗。其感染途徑主要是進食不乾淨的食物食水,近年發現老鼠為患也是傳播戊肝的溫床。

推算脂肪肝惡化機率:葉卓風教授青年研究員奬項奪魁

本中心醫療統計學者葉卓風教授獲得2023年亞太肝臟研究協會年會(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APASL)青年研究員獎項(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第一名。

一文了解丙型肝炎

在西方國家,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見病因,但在亞洲和香港並不普遍,香港人口中大約有0.5%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集中於曾共用針筒,或在90年代前曾接受輸血的人士。

一文了解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香港人口中大約7-8%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最常見的病因。

一文了解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一種急性肝炎,主要因食物、食水不潔,感染甲肝病毒引起,尤其到衛生不彰的地方旅行時,更要注意避免患病。本文將一次介紹甲型肝炎疫苗、傳染途徑、診斷和治療各事項。

中心研究:脂肪肝全球爆發、增年長女士肝病死亡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本中心)兩項研究,分別統合全球和本港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數據,發現全球各大洲的脂肪肝患者均大幅增加,而香港的數據則顯示70歲以上脂肪肝患者的肝病死亡率顯著上升,尤以女性更為明顯。

中心研究:丙肝藥物或與部分血壓藥「撞藥」

丙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在近年問世,比傳統療法療效顯著,副作用也較少。然而,丙肝新藥有多種用藥組合,本中心參與的研究發現,丙肝藥物和最常和部分降血壓藥「撞藥」,其次是抑壓胃酸的藥物。

如何清除丙型肝炎?與外地學者交流經驗

近年,世界各地陸續嘗試「微殲滅」丙型肝炎,意思是優先對應丙肝的高風險社群,讓他們認識疾病,接受診斷和治療,病人則依照醫囑服藥。中大肝臟護理中心舉辦網上論壇,邀請台灣、澳洲的專家,交流三地經驗。

中大分析近70萬人數據,證乙肝疫苗預防肝癌效用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本中心)於2022年7月發表研究,回顧32年來香港近70萬人的數據,發現普及接種乙肝疫苗後,感染乙肝的人數、以及出現肝硬化併發症及肝癌的比例皆顯著下降,證實疫苗的效用。

乙肝高齡化:腎病糖尿患者或須轉藥

中大肝臟護理中心(本中心)追蹤香港2000年至2018年的慢性乙型肝炎個案,發現乙肝患者明顯趨向高齡化,年長患者容易出現各種慢性疾病,例如慢性腎病和糖尿病,足以影響乙肝藥物的選擇。

注射疫苗卻沒有抗體,我容易患上乙肝嗎?(影片)

為響應世衞和香港的防治肝炎活動,本中心副主任黃麗虹教授及醫療統計學者葉卓風教授講解哪類人士特別容易患上乙型肝炎,以及若檢查發現乙型肝炎抗體不足甚至沒有抗體,是否須要重新接種乙肝疫苗。

大量長者患有脂肪肝 中大教授用四招教你及早提防

相信大家都聽過脂肪肝,但又是否知道:脂肪肝的元凶並非脂肪?身型偏瘦並不代表脂肪肝不會上身?過了更年期的女性,更易出現脂肪肝?脂肪肝又是否可以逆轉?

乙肝新藥的原理:我們終於能治癒乙型肝炎?

本文總結了乙型肝炎的現有藥物,以及研發中的新藥方向,如何以達成乙肝「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治癒」為目標。現有藥物旨在長期抑制病毒,避免肝病惡化,往後的乙肝藥物,既有從其他方面壓制病毒,亦有提升免疫力的研發方向……

美國研究:mRNA疫苗對肝硬化長者有效,唯需注意生效時間

美國邁亞密多家醫療機構的研究團隊,去年曾分析美國退伍軍人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的數據,顯示注射mRNA疫苗,有助肝硬化長者避免感染COVID-19及預防重症。

本中心葉卓風博士發現乙肝病癒7年仍有肝癌風險 獲頒青年學者獎項

本中心學者葉卓風博士憑發現乙型肝炎病癒後,即使已過7年,仍持續有肝癌風險,獲得亞太肝病研究協會(APASL)的青年學者獎項(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COVID-19有新藥!香港將引入新藥,看清藥效和副作用

2021年底,有兩款專門針對COVID-19的口服藥物在美國研發完成,分別是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和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 。香港亦逐步引入,現專文討論兩款藥物的藥效和副作用。

疫苗對兒童的功效如何?副作用常見嗎?

因應COVID19 Omicron變種相對以往的病毒種類,對兒童有較強感染力。自2022年2月起,香港開始安排兒童接種疫苗,然而,兒童與成人體質畢竟有別,其功效與副作用需要專門說明。

COVID19疫苗安全嗎?嚴重副作用有多常見?

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頗令市民關心,確實,COVID19疫苗新近推出,其中一款更是全球首枝由mRNA技術生產的疫苗,憂慮副作用實不無道理。「閱肝」為此搜集香港本地和一些外地的數據,供大家參考接種疫苗會導致多少異常事件。

疫苗能夠抵禦COVID-19 Omicron變種嗎?

COVID-19疫苗為針對原初的病毒研發,唯病毒出現變種,其中Omicron感染力更強。注射疫苗能不能抵禦Omicron變種,也是大眾關心的問題,「閱肝」整合外國和本地的數據和研究結果,與你一同探討這切身問題。

我們可以視COVID-19肺炎Omicron變種為一般傷風感冒嗎?

COVID-19的Omicron變種新近爆發,有說法認為它傳染力強,但對人體影響輕微,可以和一般傷風感冒等量齊觀。「閱肝」搜集各地一些研究資料,希望一同更了解Omicron的殺傷力。

中心研究:人工智能推算肝癌風險,比傳統算式更準確

本研究回顧香港醫院管理局2000年至2018年超過12萬位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患者的數據和病歷,試驗多種電腦演算法,找出最能準確推算出病人會有肝癌的一種,並和傳統的算式比較。

中心研究:一種常用降血壓藥,有助脂肪肝患者避免肝癌

本中心發表研究,著眼於服藥治療高血壓的脂肪肝患者,發現一種降血壓藥ACEI,有助脂肪肝患者避免肝硬化和肝癌,論文刊登於醫學期刊《Hepatology》。

明肝行動:幫助戒毒康復人士治療丙肝(影片)

明肝行動既包括救育講座,教導參加者認識丙肝的害處和治療過程,也會提供快捷便利的診斷,包括檢驗是否患上丙肝和肝臟硬度,免去病人自行求診的輪候時間,也讓醫生能盡早因應診斷結果,適當治療。

四大原因令亞洲人易患脂肪肝,勢超乙肝丙肝成肝癌主因

回顧1991-2015年的數據,乙肝、丙肝仍是亞洲人的肝癌主因,然而,在比例上,愈來愈多肝癌病例不由這兩種病毒引發,其中,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例增長最值得重視。

預防乙肝母嬰傳染(三):產前肝炎門診(影片)

十間公立醫院開設肝炎護士診所:這是婦產科和肝科的合作計劃。篩檢出乙肝病毒載量(HBV-DNA)高的準媽媽,專門治療,以避免傳染乙型肝炎給初生嬰兒。病毒載量偏高的孕婦會先被轉介到肝炎護士診所作輔導,再由肝臟科醫生處方抗病毒藥物。

預防乙肝母嬰傳染(二):乙肝媽媽能餵母乳嗎(影片)

乙肝媽媽分娩後,也會煩惱怎樣和寶寶相處。例如親吻寶寶(口水接觸),以餵哺母乳,會不會也不慎傳染乙肝呢?

預防乙肝母嬰傳染(一):保護嬰兒免染乙肝(影片)

香港2021年防治肝炎的主題是預防乙肝母嬰傳染。母嬰傳染是乙型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意思是母親分娩時,病毒隨血液體液傳播給嬰兒。

6.10世界脂肪肝日特輯(下):脂肪肝高危族自救法(影片)

脂肪肝和血脂、血糖、血壓高,以及糖尿病同屬代謝疾病,而三高糖尿的患者,同時也是脂肪肝的高危族群。要改善脂肪肝,離不開飲食和運動,本中心主任黃煒燊教授特別指出,高糖份的汽水應是首要減少的目標。

6.10世界脂肪肝日特輯(上):脂肪肝的危害(影片)

香港有近四分一成人有脂肪肝,可能因為太過普遍,加上表面上看來「無病無痛」,人們可能會視為「良性疾病」,或多或少的稍為忽視。但脂肪肝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良性」,它也是讓患者惡化至須要換肝,或罹患肝癌的重要成因,同時,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肝硬度分級:顯示肝病情況有多壞(影片)

在病理學上,醫生會為肝硬化分不同程度,以錨定病人的有多嚴重。其中,肝硬化的前身:肝纖維化會分為四等,而肝硬化本身也分為三等,最嚴重的,稱作「失代償肝硬化」,表示肝臟已經不能正常運作了。

疫苗保護率是指保護甚麼?(影片)

計算保護率時所謂的「染病」,是指有症狀的感染。而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專指「重症」的保護率,即在注射疫苗後,需要住院、吸氧,甚至進深切治療部的病人人數下降的比例。

COVID19疫苗對肝病病人有沒有副作用?(影片)

肝病病人也會擔心,他們打疫苗會不會有更多副作用。以疫苗技術分析,香港現有和將有的三款疫苗,都不會額外增加肝病人士的風險,或者激發肝病。然而,若果肝病併發凝血問題,便較有可能導致肌肉內出血,所以建議這類人士打疫苗之前,要先和醫生商量。

肝病病人打不打COVID19疫苗?(影片)

有肝硬化的病人感染COVID19,死亡率和進深切治療部的比例也會特別高,這類人士特別需要注射疫苗。另外,接受了器官移植包括肝臟移植,又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病人,也是特別鼓勵注射疫苗的一群。

脂肪肝的危害和避免方法(影片)

據香港中文大學調查顯示,香港約四分一成年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過往,人們認為脂肪肝並無大害,但後來研究顯示,脂肪肝也可能惡化為肝炎,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機會。

選擇「最好」的COVID-19疫苗:正確認識疫苗保護率(影片)

疫苗保護率是甚麼意思?例如所謂「五成保護率」,是指一個人染病的機會「一半一半」,還是打了針之後有一半人有效?本中心主任黃煒燊教授和副主任黃麗虹教授解釋,事情並不是這樣。

肥胖糖尿皆易引致脂肪肝:醫生建議首要避免一類食物!(影片)

黃煒燊教授指出,原來比肥膩食物更該提防的是糖份過高。一來,早有研究指出二型糖尿病與脂肪肝息息相關;二來,糖份,尤其是在汽水飲料中的加工果糖,會容易化為脂肪,堆積在肝臟。

肝病患者應該接種哪款 COVID-19 疫苗?

人們翹首以待的COVID-19疫苗終於面世。患有慢性肝病如乙型肝炎、脂肪肝甚至肝硬化的人士,接種疫苗時有沒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以及應該接種哪款疫苗?

COVID-19可引致肝臟受損 成病情惡化訊號(影片)

提到COVID-19,大家都會想到肺炎,但其實病毒引發的炎症反應,也可能傷害其他器官,本中心副主任黃麗虹教授正於醫學媒體Medical inspire講解如何應對COVID19損害肝臟。

中大研究:自閉症兒童 腸胃病症狀風險高兩倍

一項在2020年發表,由香港中文大學領銜的研究指出,華人自閉症兒童及青少年更大機會患上腸胃疾病。

肝纖維化掃描和超聲波的分別、能否檢測所有肝病:解答肝纖維化掃瞄的常見問題

肝纖維化掃瞄能夠測量肝硬度和檢驗脂肪肝程度,讓我們知道肝臟受損的狀況,其結果也影響乙型肝炎的治療進度。本中心設有肝纖維化掃瞄以來,不少受檢人士向我們提出問題,特以此文解答常見疑問。

美國動物研究顯示:定時飲食有助預防代謝疾病

肥胖、三高等代謝疾病,人們普遍認為主要都是來自吃得太多,或吃得不健康,例如高糖高脂所致。然而,美國賓夕法尼亞洲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有在老鼠身上的研究顯示,代謝疾病和飲食時間有關。

中大研究顯示肝臟受損於COVID-19患者中常見 並可預測病人肺炎病情轉差風險

本中心研究人員最近完成一項有關COVID-19肺炎與肝臟受損之關連的研究,分析逾1,000名本港COVID-19患者的數據後,發現其中五分之一人有肝臟受損。值得注意的是,有肝臟受損的COVID-19患者,病情惡化至需留醫深切治療部、需使用儀器輔助呼吸,甚至死亡的風險,較其他患者高近8倍。

COVID-19肺炎有機會影響多種肝病治療!乙肝患者或需開始服藥或轉藥

COVID-19病疫持續,由於疾病本身和治療藥物皆可能影響肝臟,中大肝臟護理中心(本中心)多位教授領導的「亞太肝病工作組」遂發表治療指南,建議各國醫生在COVID-19流行期間,特別護理各類肝病患者。

新一代肝癌標靶藥納入關愛基金資助

「樂伐替尼」雖然療效優勝,但藥費高昂,每月約需23萬港元。香港政府把納入關愛基金的自費癌症藥物,作有需要的肝癌病人的第一線治療後,當病人在通過關愛基金審查,便能夠以全額或部分資助在公立醫院取得藥物

研究發現基因影響脂肪肝和酒精肝 有望成研發藥物方向

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現時都沒有專門藥物治理。然而,20205月發表的兩項基因研究,分別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可能成為研發治療的方向。 

乙肝媽媽的好消息!孕婦肝炎護理診所開辦 照料母嬰免傳染

乙肝媽媽最憂心的,定是傳染嬰兒。雖然所有香港初生嬰兒皆會接種疫苗,阻止母嬰傳染,但當母親體內的乙肝病毒非常活躍時,單憑疫苗,仍不足以確保嬰兒免於感染乙肝。

肝病病人酒精搓手會否攝入酒精?無妨,但要注意產品質素

研究證實,少量飲酒也會傷身,患有肝病就更不宜沾酒。但我們除飲酒外,也會因消毒接觸酒精,尤其肺炎肆虐,更是人人一支,頻頻使用,酒精會否滲入皮膚,加劇肝病?其實酒精縱然可以通過皮膚吸收,但吸收的分量極少。

乙肝丙肝患者服用阿士匹靈 減三成肝癌風險

2020年3月,由美國和瑞典多家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權威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研究,證實服用阿士匹靈可以降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風險31%。

脂肪肝導致肝纖維化 以後可望有藥治療

一直以來,治療脂肪肝都沒有專門藥物。當脂肪肝導致肝纖維化,我們唯有通過良好的飲食和運動,輔助肝臟自行修復,祈望逆轉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但以後可能會有新藥推出。

香港2017年數據:肝癌仍為第三大癌症殺手

香港醫院管理局在2018年11月公佈2017年癌症數據,全年共有1552人因肝癌離世,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發病數字則為1834宗。

如何防止嬰兒感染COVID19肺炎?

前日(2020年4月1日),香港有一名出生40日的嬰兒確診COVID19肺炎,「閱肝」特整理有關如何防止家中BB感染COVID19肺炎的資訊。

保健品能令肝硬化好轉?真實情況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長期病患者常希望以營養保健品改善病情,肝硬化病人也不例外。「閱肝」專訪林盈吟營養師,介紹適合肝硬化病人的營養保健品,其功效可能和大家所想的有所不同。

讓你分辨COVID19肺炎、傷風感冒、流行性流冒和鼻敏感的不同癥狀

疫症當前,凡出現呼吸道疾病癥狀,都建議立刻求診。但了解各種疾病病癥的微妙分別,可以免卻一些提心吊膽,例如流鼻涕打噴嚏,由COVID19引致的機會相對較微,相對,如果咳嗽發燒,就得加倍留神了。

COVID19肺炎「模範患者」﹗韓國患者懷疑染病 做足保護措施 大半月無傳染他人

韓國懷疑患者為免傳染他人,做足保護措施。在確診後,韓國防疫部門通過他的日誌,追蹤他曾經接觸過的23人,發現病毒完全沒有傳染,就連同住的母親亦未有染病,阻截了人傳人擴散。

狗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飼主們應該......

動物會患病,不代表會輕易傳染人類,目前未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會經接觸寵物傳染。參考SARS,當年在香港爆發時,也有患者的寵物驗出SARS病毒呈弱陽性,但未發現會傳染人類。

新型冠狀病毒不止導致COVID19肺炎,還會波及眾多器官

COVID19病毒主要仍是感染肺部,但病情嚴重時會擴散至其他器官,或損害身體致令其他器官也一併失能,目前研究,受損的器官除了肺外,還有腦、肝、腎、心臟、腸胃。

COVID19病毒測試為何會有「假陰性」?狗隻檢出的病毒,也可能是「假陽性」!

檢驗COVID19肺炎病毒是用鼻腔及口腔拭子採集鼻液和唾液,再運到實驗室檢驗有沒有病毒,過程中會有多項因素導致測量不準確,出現「假陰性」結果。昨日香港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寵物狗,唾液樣本對病毒呈「弱陽性」,也估計只是「假陽性」。

COVID19肺炎藥物會損害肝臟嗎?

β型干擾素和利巴韋林都對肝臟安全。唯有研究顯示,有小部分病人服用蛋白酶抑制劑Kaletra時可能會肝酵素(3.5%)或膽紅素(1-2%)上升。

COVID19肺炎的疫苗與抗體

疫苗從研發到普及,絕非一朝一夕,要通過動物實驗,人體實驗,大規模臨床試驗,得到國際及國內醫療衛生機構許可等程序。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首批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取得。

COVID19肺炎治療藥物

暫時未有特效藥專治這種病毒。但醫學界會根據 SARS 和 新SARS 的經驗,採用藥物醫治患者。例如這病毒中有一種酵素叫蛋白酶,我們可以使用一種蛋白酶抑制劑,壓制病毒;亦有一種叫利巴韋林的藥物,以及有干擾素,我們通常會混合使用兩三種藥物,對抗病毒。

COVID19肺炎的病癥

根據現時的數據,約98%的患者會發燒,70-80%患者會有咳嗽,亦有約3%的患者會肚瀉。有少量患者沒有發燒,但他們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病癥。而情況輕微的患者,或會自行痊癒。

一圖看清如何防止COVID19肺炎

COVID19肺炎危險之處,在於傳染途徑繁多。由於懷疑病毒在體外能存活五天,所以除了直接吸入飛沫之外,帶病毒的飛沫更有可能沾上我們時常接觸的手機、門柄、錢、衣服,若雙手不加清潔再接觸口鼻,便有機會受感染。

正確洗手,預防COVID19肺炎遠勝口罩

為防範COVID19肺炎,全城熱買口罩,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但無論你是口罩富戶還是存貨緊張,也要知道口罩並非萬能。正確洗手,比佩戴口罩更能預防COVID19肺炎。

肝病病人忌食蛋白質?原來不吃才更差!

長久以來,肝硬化病人都視蛋白質為禁忌,因為害怕受損 的肝臟無法分解蛋白質中的有害物質,導致肝腦病 。但近來又有研究發現 ,肝硬化病人攝取足夠蛋白質,能改善生活質素。那蛋白質該吃還是不吃?「閱肝」專訪林盈吟營養師,解答蛋白質的兩難。

處理肝硬化 醫生有四招

醫生會如何治療肝硬化患者?有四件事是常做的:測量肝臟受損程度、治療病源、篩查肝癌,以及篩查食道靜脈曲張。治療早期肝硬化,只要針對病源,便有望阻止它繼續惡化,避免肝癌,甚至可以逆轉肝硬化,纖維組織減少,令肝臟「回春」。

健康講座:如何擺脫脂肪肝

本中心將與香港復康會合辦健康講座「搣甩肥胖:如何擺脫脂肪肝」,由本中心副主任黃煒燊教授主講,講授脂肪肝的成因,治療和預防方法。

有沒有肝硬化「食療」?肝硬化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我們進食之後,體內的消化代謝功能會開始產生作用,其中,交由肝臟處理的物質很多,例如脂肪、蛋白質、糖、鹽等等,當肝臟受損時,消化代謝的功能可能會減弱,應該因應個別情況,調整飲食。

「閱肝」獲選優秀網站

「閱肝」在由香港政府主辦的網站選舉中脫穎而出,榮膺「2018年十大優秀網站」!你的支持和肯定,造就「閱肝」站上頒獎台。編輯部寅仁皆十分鼓舞,「閱肝」將繼續努力,帶給你更多護理肝臟的資訊,與你一同關注肝臟健康。

肝纖維化掃瞄計劃 服務公立醫院肝炎患者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與多家公立醫院及檢驗中心合作,為尚未開始服藥治療的公立醫院肝病病人,提供免費的肝纖維化掃瞄。如果你或親友,近來將在公立醫院肝科覆診,不妨詢問醫生是否適合接受檢查!

肝功能失衡:意味肝硬化嚴重

肝硬化是否嚴重,取決於肝功能有沒有失衡,以及有沒有出現肝病的併發症。換言之,即使得了肝硬化,但上述兩個「警報」都沒響起,那相對而言,病情較易有轉機,不用太早「打定輸數」。

切除腫瘤前後:肝癌手術的條件和康復之路

切肝也要講資格!動肝癌手術有甚麼條件?手術之後會怎樣?如何康復?

跟肝炎說再見:根治乙肝丙肝 就在這十年

肝炎如此猖獗,世衛的目標顯得不可思議:要在2030年,令乙肝和丙肝在全球新發病例減少九成、致死率減少六成半、九成患者能夠診斷、八成患者獲得治療。要達成如此宏願,不論是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都缺一不可。

肝癌分期:判斷肝癌有多嚴重

肝癌是嚴重疾病,必須謹慎對待。為肝癌分期,既是量度病情有多嚴重,也旨在提供醫療指引,按照病情輕重,用適合的方法治療。較常用的分期系統是TNM和BCLC,但不同地區的醫護人員,也因應各地的患者狀況,補充或創立分期系統。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研發「中大肝癌康復前景指數」,針對乙型肝炎相關的肝癌患者,專門預測其康復前景。

患上肝癌,怎麼辦:肝癌治療方法簡介

治療肝癌方法看似很多,但最大的困難,始終是肝癌初期沒有症狀,到患者覺得身體不妥而求醫,驗出肝癌時,往往病情已相當嚴重,再好的醫生和技術也無力回天。須知肝癌多半由慢性肝病漸漸破壞肝功能而併發,若果你本有肝病,必須定期驗肝,即使不幸癌變,在病情尚輕時及早察覺,也能有更多選擇根治病患。

為甚麼肝硬化患者會吐血?解說食道靜脈曲張

食道靜脈曲張是肝硬化的併發症之一,嚴重時,患者會因血管破裂大量吐血,一旦出血,死亡率介乎1至2成。聽起來很嚇人,但只要趕及求醫,醫生可使用內鏡緊急止血,8至9成患者因而獲救。

丙型肝炎的傳播及治療:兼談丙肝新藥

從前,市民須自費購買丙肝新口抗病毒口服藥,費用約為一個療程 $100,000至$400,000,頗為昂貴。但在2020年起,丙肝新藥已獲政府資助,成為常規一線藥物。

明肝行動計劃詳情

「明肝行動」由本中心與不同社區機構合作,幫助曾因靜脈注射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戒毒服康者。計劃會先讓戒毒康復者參加講座,讓他們及其家人認識丙肝的症狀和治療方法,並安排一系列肝臟風險評估。若有需要,便會轉介他們到適當的醫院作進一步治療。而本行動的社工亦會定期跟進他們的成效和支援他們心理及精神上的需要。

明肝行動個案分享:戒毒康復夫婦一起「明肝行動」

「明肝行動」轉介她到專科門診作進一步治療,真的減省不少輪候的時間。另外,亦有醫護人員跟進情況,提供適當的協助。我倆內心非常喜悅,覺得無論心理和生理都可擺脫捆綁,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去面對將來。

共用針筒致丙肝 明肝行動助復康

一般捐血者的驗血結果,可以推算作一般人士患有丙肝的比例:極為罕見,不足0.1%。與之對比,曾經輸血的人,卻有接近一成患有丙肝,他們染病的原因,可以歸咎過往醫療技術不足,輸血檢查未有包括丙肝病毒,所以容易傳染,但現在在正規醫療機構輸血已十分安全。而丙肝的「重災區」,顯然是吸毒濫藥,整整一半「癮君子」受丙肝病毒感染。

明肝行動個案分享:擺脫毒癮、清除丙肝,重過新生

風險評估過程中,醫生會詢問我的病歷、了解我的身體狀況,隨即為我進行一個肝纖維掃瞄檢查,以確定我有沒有肝硬化的情況出現。他們亦為我抽取一些血液樣本,去確定我的病毒基因型、病毒數量和肝功能等,又為我進行超聲波檢查,看看我有沒有脂肪肝和肝癌,十分詳細,也減省了不少輪侯時間。

明肝行動個案分享:十三歲時的一針

雖然當時Jay對毒品有少許抗拒,但在朋友們的多番引誘下,終於作出了初次的嘗試,也是唯一的一次。這次的吸毒,Jay和多個朋友們輪流使用同一枝針筒將毒品注射入靜脈中。

明肝行動個案分享:熬過療程副作用,重獲健康

在治療過程中,因為藥物是有副作用,會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失調,例如會非常疲倦、心情煩躁、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失眠、發燒感冒及腸胃不適,到後期還會有頭髪脫落,在這個時候需要身邊的人多些關懷和諒解,放鬆心情,多些休息,遵守醫生用藥的指示……

明肝行動個案分享:遠離毒癮煙酒的第二人生

經過兩年的驗血和身體檢查,證明丙肝穩定下來,我就沒有再覆診了。現在頭髮重生生長,其它副作用也好了。這次丙肝病情令我深刻的體驗到健康的重要。更要感激太太和女兒的支持。現在我在明愛樂協會做義工,能讓我體會更多人生的意義。

肝硬化好轉後,你還要注意肝癌風險

出現肝硬化,可說病情已「風高浪急」,肝硬化逆轉是一大喜訊,視之為可以稍稍鬆一口氣的「安全島」,也無不妥。然而,雖說肝癌的風險降低了,但仍未能肯定杜絕。

兒童脂肪肝爆發 恐成肝硬化隱患 糖果汽水成「元凶」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需時十年八載,發展成末期肝病可能需要二三十年。醫學界擔心,現時兒童肥胖愈來愈普遍,這批未來的主人翁到了壯年,可能已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根據亞洲的研究,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個案已佔這群人口約一成。若不正視兒童肥胖問題,他們恐怕會成為日後「推動」更多末期肝病的「後浪」。

有脂肪肝!無須服藥,如何跟進?

一般而言,單純脂肪肝的患者,無須服藥治療,也沒有藥物可服。如屬超重,則要控制體重;如果同時出現高血糖、高血脂或高血壓等問題,則要對症下藥。

治療肝硬化:硬化的肝也可以「變軟」

確診肝硬化,表示肝臟受傷已十分嚴重,纖維組織收縮,破壞肝臟原有結構,患癌風險大增。但是否須要「打定輸數」?不然!硬化的肝是可以「變軟」的。

中大進行全民肝臟健康普查 推算百萬港人患脂肪肝

結果發現,在這922位市民當中,有264位(28.6%)是脂肪肝患者。若減去因酗酒而患脂肪肝的人士,患病比率仍高達27.3%;最令人意外的是,3.7%脂肪肝患者已出現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由此推算,約有百萬名港人已患脂肪肝,當中超過四萬人的肝臟已出現嚴重纖維化或肝硬化,最終20-30%患者可能會死於肝癌或其他與肝臟有關之併發症,情況令人憂慮。

中大發現脂肪肝惡化速度較預期快 減腰圍證實最能改善病情

至於在二十多種調查的因素當中,研究人員發現只有腰圍與脂肪肝有明顯關係。多達四分三的患者腰圍減少兩寸後,肝臟發炎及纖維化的情況均有好轉或沒有惡化,能有效地降低肝纖維化惡化風險達六倍。

中大設計生活模式輔導計劃 六成脂肪肝患者不藥而癒

現時尚未有註冊藥物專門治療脂肪肝。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為脂肪肝患者設計了一套「生活模式輔導計劃」,從控制飲食及運動減重方面協助患者改善脂肪肝,並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以測試計劃的成效,結果顯示逾六成脂肪肝患者在參與計劃一年後不藥而癒。

逾四分一成年港人患有脂肪肝 情況不容忽視 中大首推無創肝脂肪檢查 助患者及早診斷

非酒精性脂肪肝(簡稱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本港患者約佔成年人口的27%。脂肪肝與代謝綜合症有密切關係,更有機會惡化為肝硬化及肝癌,影響過半數糖尿及肥胖病人。

脂肪肝是怎樣煉成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成因,除了飲食不均衡所造成的營養過剩,造成肝細胞內的脂肪過多外,也關乎代謝綜合症、炎症和內毒素。

乙型肝炎患者必須懂的預防肝癌秘訣

可幸,健康的肝臟要惡化為肝癌的機會,要比中六合彩還低。但我們仍要保持均衡飲食、低糖、低鹽、低脂、高纖維、勿抽煙、勿酗酒及保持恆常運動,以保健康。

中大研究揭乙肝康復者仍存罹患肝癌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本中心)研究發現,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康復者仍有罹患肝癌的一定風險,當中以50歲後才乙肝康復的男士風險較高。研究人員呼籲,這類患者應定期接受肝臟檢查。有關研究在全球同類研究中屬於最大型,並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

肝臟這「東」「西」:中醫西醫大不同

朋友甲近期發現身體常感疲倦,口乾舌燥,見中醫時醫師說了一大堆甚麼肝火、肝虛、肝實、肝鬱等症狀,聽得朋友甲一頭冒水,以為自己患上嚴重肝病,於是尋求西醫協助,結果西醫說自己肝臟正常,出現病徵為近日工作繁忙引致,多休息便可以了。為甚麼?

一「針」見血:分清甲肝和乙肝

除甲、乙型肝炎疫苗外,現時亦有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注射方法與乙肝疫苗無異,大家可各按需要,選擇合適的疫苗注射。最後,叮囑大家,並不是人人皆適宜接受疫苗注射,注射前,應詳細詢問家庭醫生,以免發生「打錯針,吃錯藥」的情況出現。

戊型肝炎概覽

一些急性戊肝患者會惡化為嚴重肝衰竭,或多種器官衰竭,更嚴重者甚至會意識模糊。戊肝的死亡率約為0.5-3%,孕婦患上戊肝的死亡率則可達15-25%。病情穩定的患者可以只在門診接受治療,但若不斷嘔吐,不能進食,便需留院治理,醫生會給予藥物舒緩患者症狀,並可能利用靜脈注射補充體液。

定期監察 有助發現早期肝癌

肝癌的成因包括酗酒、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等。肝癌早期的病徵並不明顯,當腫瘤逐漸增大時,患者才會感到上腹不適、腹痛、腹脹、皮膚及眼白呈微黃、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噁心和昏睡等,惟這時肝癌多半已到晚期,只能提供紓緩性治療,如介入治療等。因此,肝癌的高危人士應定期接受監察,好能及早發現,增加治癒機會。

不藥可癒但不可輕視:甲肝的治療

雖然甲型肝炎一般不會危害性命,大部分患者能完全康復,但病情亦有輕重之分,若患者持續嘔吐,不能進食,便應留院治理。醫生會給予藥物,舒緩患者症狀,並可能利用靜脈注射補充體液。有極少數患者病況更嚴重,急性肝炎惡化為肝衰竭,此時患者必須留院觀察,視乎情況看是否需要肝臟移植。

如何診斷和預防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肝炎,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進食不清潔的食物和食水,尤其是未經煮熟的海鮮,很容易感染甲肝病毒。患上急性甲肝的小童一般無明顯症狀,需要驗血才能發現染病。而成年人在發病初期則會較易疲倦及胃口變差,隨著病情惡化,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尿液變深、嘔心嘔吐、上消化道不適及疲倦等症狀,亦有些患者在發病期間會發燒。

丙型肝炎隱性高 身體檢查你要做

丙型肝炎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在歐美國家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見病因,但在亞洲並不常見。現時香港大約有0.5%人口感染丙肝病毒,粗略計算約四萬人,而丙肝更是隱性甚高的疾病,除了消化不良及較易疲倦外,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直至發展成為肝硬化等併發症時,相關症狀才會開始出現。

甚麼時候不用再服乙肝口服藥?

停藥在病人看來,往往是痊癒的證明,患者渴望終有一天可以毋須定時定月的服藥,落得輕鬆。乙肝病人何時能停藥呢?參考亞太肝病學會2015年發布的最新指引,無論「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陽性或陰性(即驗出e抗原或驗不出e抗原)的乙肝患者,皆未有醫學證據說明服藥多久最理想,我們只能憑已知的醫學研究來建議

肝酵素正常等如肝臟正常?

定期量度血液中肝酵素的濃度,可以知悉肝臟是否發炎,但發炎的原因林林總總。肝酵素測試並不能反映肝臟發生了甚麼病變,若然肝酵素不正常,也還須醫生跟進診斷。 同時,對一些肝病患者而言,即使肝酵素正常,也不能反映另一個問題:肝纖維化的程度。

腰圍減兩吋,肝纖維化風險減六倍:脂肪肝可不藥而癒

代謝性脂肪肝可說是少數能「不藥而癒」的肝病。 脂肪肝與代謝綜合症關係密切,若你略有了解代謝綜合症,相信你能猜到,處理此病的方法,離不開減重和改變生活模式。

飲酒熬夜會傷肝?也許不是你想的那樣

工作過勞、食無定時、飲食不均、睡眠不足等,這些我們常聽到的傷肝行為,由於影響肝臟正常作息,間接影響肝臟工作能力,雖未必使工作量增加,但亦會減低肝功能及肝的修補能力。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簡稱自免性肝炎)是身體免疫系統自我攻擊肝臟細胞而引致的肝炎,大多數患者年齡為15-40歲,當中約有七成是女性。自免性肝炎是一種頗為嚴重的疾病,而且多數屬於慢性,病程可歷時數年,在沒有妥善的治療情況下,最終可能會導致肝硬化甚至惡化為肝衰竭。

乙肝媽媽的煩惱:乙肝會傳染給嬰兒嗎?

乙肝不是遺傳病,和你的親族基因無關,所以沒有「遺傳」乙肝這回事;它是傳染病,病因緣於病毒傳播。母親傳染給嬰兒的途徑,有以下兩條:
1.子宮內傳播:通過卵細胞或胎盤傳播病毒 (5%至20%)
2.分娩過程中,新生嬰兒接觸含病毒之母血、羊水或陰道分泌物等而受感染 (約80%)

為什麼不是所有乙型肝炎患者均要服藥治療?

患者到了20至40歲左右,免疫系統才會開始識別出肝細胞內的乙肝病毒其實是入侵者,嘗試清除它們,免疫細胞要清除外敵,病毒也不坐以待斃,爭戰過程會引致肝臟發炎,我們稱這階段為「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

豈止是脂肪:務須監察脂肪肝免惡化

患上輕微的脂肪肝,並不致命,死亡率與非患者無異。不過,若是嚴重的脂肪肝,即踏入「脂肪性肝炎」階段時,便須戒懼病況急轉直下。

三高肥胖糖尿病 容易併發脂肪肝

本中心的另一項研究,比較脂肪肝患者與普通人的健康情況,發現代謝綜合症與脂肪肝兩種疾病,會互相增加彼此的患病風險及嚴重程度。參與研究的脂肪肝患者中,七成同時患上了代謝綜合症。因此,代謝綜合症患者應作詳細的脂肪肝檢查,以防患未然。

乙肝患者補打疫苗有用嗎?

同時有乙肝表面抗原和抗體,不會帶來額外的免疫作用,但也沒有證據顯示病情會更差,治療和護理方法和一般乙肝沒有差別。而疫苗的作用是預防,藥物才是用來治病。

解構乙型肝炎報告

乙肝檢測項目非常多,尤其驗血項目的中文或英文名稱都很相似,的確需要花點時間了解,一篇解答甚麼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乙肝病毒核心抗體、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載量、甲胎蛋白……

認識肝臟移植

當捐肝者把部份肝臟捐出,其只需保留原有肝臟約三份之一的大小,肝臟就會「再生」,半年內可回復與過往相若的體積,受肝者亦是。進行肝臟移植時,捐肝者必須把其中一條血管一併捐出,剩下的一條血管就繼續工作。

乙肝病毒e抗原和e抗體可不可以同時呈陽性?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來自乙肝病毒,當釋放到血液中,驗血時便會被驗出,表示病毒正在體內複製,也意味病毒數量很高,傳染性也高。 至於「乙肝病毒e抗體」(anti-HBe或HBeAb),是由免疫系統針對上述「e抗原」產生的,負責攻擊「e抗原」,驗出「e抗體」,表示病毒複製的速度正在減慢。

甚麼是脂肪肝?脂肪充斥肝細胞

因為似乎無關無痛,所以跟喝酒無關的「代謝性脂肪肝」過往予人「良性疾病」的形象:即使置之不理,也無大害。可是近十年,醫學界漸漸了解它也會演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開始關注這個新發現的危疾病灶。

乙肝病毒載量(HBV DNA)檢測有何用途?

乙肝病毒載量測試,是量度每亳升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數量,它反映病毒的活躍程度,有助醫生判斷病情,決定何時開始治療,監察治療反應,是重要的檢測項目。

吸煙飲酒,有無傷肝?

不要輕看小小的香煙,它包含的化學物質,有四千多種,其中有害的,約二百種。香煙的部份化學物,會於燃燒過程中,撒播於空氣;亦有部份,較為人熟悉的,如焦油、尼古丁等,會直接吸入肺部,經消化系統,由肝臟分解,排出體外。肝臟最後為了分解更多有毒物,增加負擔,使負荷過重,影響肝臟健康。

面黃心驚:是患上黃疸症?

當我們食用美味食物後,通過消化系統,食物營養被吸收。而因新陳代謝產生的有毒物,會由肝臟分解,成為無毒、毒素較輕或易於被溶解的物質,經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完成身體的解毒功能。若肝臟不夠健康,排毒系統受到影響,肝臟便無法處理過多的毒素,引致毒素積聚,造成身體不適。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是一種肝病,前稱原發性膽管硬化。由於患者的膽管被破壞,經膽管運送的膽汁便會積聚在肝臟之內,令肝組織受損。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最終會惡化為肝硬化,甚至使肝臟停止運作。導致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的原因至今不明,但相信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一種。

解讀肝功能測試報告

很多病人檢血時都會測試肝功能,以了解肝臟的健康狀況。肝功能測試其實包括了一系列的血液測試:肝酵素、膽紅素、白蛋白、鹼性磷酸酶(ALP)、穀氨酰基轉移酶(GGT)、凝血酵素原時間……

肝臟受損的六大影響

肝臟是身體第二大器官,也是少數能夠再生的器官。它與食道、胃、腸等組成消化系統,並具新陳代謝功能,既能穩定及儲存物質,又能分解毒素,功能繁多。目前科學界已發現逾五百個功用,涉及過千化學反應,可說是人體的「化工廠」。

滴酒不沾的脂肪肝高危族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基於日常飲食不健康,吃太多高脂食物,以致肝細飽積聚過多脂肪而慢慢受損,形成肝纖維化。有研究顯示,香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確診後六年後再度檢查時,一半人的肝纖維化惡化了;而當肝纖維化愈來愈嚴重,就會演變成肝硬化,個別病例甚至惡化成肝癌。

乙型肝炎怎樣才可以「康復」?可不可以「斷尾」?

縱然各種檢測指標均正常,但少量乙肝病毒仍留在患者體內。一旦病人抵抗力下降,又或接受一些壓抑免疫力的治療,例如類固醇、癌症的化療或其他抗免疫藥物,乙型肝炎依然有機會復發,「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會由陰性轉為陽性(由偵測不到轉為偵測得到)。

飲食、運動、藥物、手術:四個減肥改善脂肪肝的方法

要改善代謝性脂肪肝,避免惡化為嚴重肝病,我們已證實減重、減腰圍是一般有效方法。通常由飲食和運動著手,若情況嚴重,可輔以藥物治療,到萬不得已時,才施減肥手術。

慢性乙肝治療有什麼藥物可用?

口服抗病毒藥的作用,是抑壓病毒複製,從而減低病毒數量及減輕肝臟發炎。優點包括容易服用,副作用相對較少。然而,一旦停藥,肝炎復發的機會很大,因此需要長期服用,且沒有固定的治療時期。個別口服藥有較大的抗藥風險。不過,由於藥物選擇較以前多,醫生會先選用抗藥風險較小的。

肝酵素是甚麼?

酵素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能在生物細胞內發現。人體內,幾乎所有細胞活動,如新陳代謝、消化、修復組織等,均需要酵素。酵素種類繁多,約有數千種,被發現及命名的已有近千種。正常人體的肝臟及胰臟,會產生酵素,我們亦可從不同食物中吸取酵素,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身體若沒有酵素,便沒有動力,甚至沒有生命跡象。

為什麼要關注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肝癌的主要病因,也可能導致肝硬化及其他危害性命的併發症。因此自己是否帶有乙肝病毒攸關性命安危 

感染了乙型肝炎?注意這五點細節,生活與常人無異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主要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播,我們一般的社交生活,絕少會親密到和別人交換血液和體液的地步。吃飯、上班、握手、擁抱,傳播乙肝的機會均微不足道,乙肝不該是妨礙患者正常社交生活的原因,只有一些細節值得留意

預約肝纖維化掃瞄 Fibroscan®

肥胖、嗜酒、缺乏運動、三高、糖尿病,為肝纖維化的高危,更應檢查肝臟,是否已有過多的脂肪或纖維組織。本中心肝臟纖維掃瞄器為最新型號,可以量度肝臟的軟硬、纖維化程度及脂肪積聚量。過程簡單,無需創傷身體,但檢查前須避免進食六小時。

中大最新研究揭示本港每年逾十萬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症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於2008年至2010年間隨機邀請922人量度肝脂肪量,當中 658 參加者檢測結果顯示無脂肪肝。3年後,這批無脂肪肝人士有565人接受跟進研究,發現有76人 (13.5%) 出現脂肪肝。由此推斷,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三至五年的平均發病率為13.5%。

糖尿病患者容易因脂肪肝引致肝硬化

結果發現,73%的參與者患有脂肪肝,18%的參與者更已出現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而47%的脂肪肝患者及33%的嚴重肝纖維化患者,其肝酵素屬正常水平,說明了肝酵素並非反映脂肪肝及肝纖維化的良好指標。

中大研究揭示脂肪肝問題不是肥胖人士獨有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研究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不是肥胖人士獨有。中大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早前就非肥胖人士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情況進行了兩項研究。其中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每五名非肥胖(體重指數未達肥胖水平)人士,就有一人被驗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丙肝隱性高 治療成效你要知

本中心於2009年起,與明愛樂協會合作舉辦「明肝行動計劃,為一班曾共用針筒吸毒的丙型肝炎(丙肝)高危人士進行丙肝篩查及提供有關丙肝治療及管理的教育。計劃發現這群高危人士當中約六成人證實患有丙肝,當中有近九成並不知道自己是帶病毒者。而由於傳統治療過程艱巨,只有約兩成患者願意接受丙肝治療,情況令人憂慮。